找回密码
 注册
内在光 查看主题

《100种人生》你属于那种??

发布者: 背景不同 | 发布时间: 2010-1-26 11:22

最新评论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07:00
  50、含蓄人生

  含蓄不是种技巧,而是一种人生。含蓄人生的拐杖是智慧,而内容则是象征和暗示。它的魅力在于"藏",就像一幅美妙的山水画,"盖一层之上更有一层,层层之中,复藏一层,善藏者未始不露,善露者未始不藏,藏得妙时便使观者不知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有多少地步......"。在这里,所谓"藏"并不是掩盖自己的本来面目,而是说在生活中留有余地,不是赤裸裸地表现自己,也不是直接了当地要求别人。

  含蓄是对人生的玩味和探求,在含蓄的世界里,生活永远不是单调的、直白的,而是在每一个细节背后,都隐藏着极深的含义和无限的秘密。这就是神秘。含蓄就是在这简单和神秘之间产生的,它是一种神秘的简单,也是一种简单的神秘,拥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趣。含蓄人生就像一眼深井,里面有用之不竭的清水,但是在很深很深的地下。所以,把生活看得太简单或者急于表现自己的人,都不可能含蓄。含蓄的人不自夸,不矜持,但是"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总是给自己、给他人留有余地。他有时会犹豫于选择之中,可进可退,进一步柳暗花明,退一步天高地广,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最高境界。

  含蓄人生时时处处有"不说破''的奥妙。就说爱情生活吧,绝不会有一遍又一遍的"我爱你",也不会动不动就是:"想死了",而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宁愿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含蓄人生是对生命的一种玩味。多体验,少语言。此地无声胜有声,决不那么浅薄、粗鲁而且咋咋唬唬地强加于人,也决不那么爱落泪,爱激动,爱狂呼,爱用新名词,爱俏皮,爱上纲上线。

  因此,含蓄也是一种稳重。胸有成竹才能含蓄,但是千万不能让竹子从口中冒了出来,虽然人人能见到其株高叶绿,但是已经不再是那么意蕴无穷。

  中国人做人历来讲含蓄,但是有做得好的,也是做得蹩脚的。故作含蓄状,是一些矫柔造作之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神态,明明不学无术,浅薄无知,但是偏偏要做出一副神秘莫测、老成持重的样子;话不成句,词不达意,反而指责别人头脑简单,不懂得什么是含蓄......。遇到这种人真会让你哭笑不得。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10:44
51、稳重人生

  稳重人生是和轻浮人生相对的。一般人都喜欢稳重,因为稳重意味着深思熟虑,办事踏实,可以信赖。尽管稳重也会带来保守、不活泼等弱点,但是仍然受到大多数人的尊重和好评。

  有时候,稳重的人甚至是"没有什么特色"的人的代名词,因为他的行为极少个人冲动的色彩,而且一般也很善于掩藏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不会冲口而出。他总是在权衡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得失之后,才说出自己的意见——而且,这种意见并非是发自内心的。

  稳重人生的第一个特点是有耐心。一个没有耐心的人决不能成为稳重的人。有耐心,就必须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感情用事,不急于求成。有耐心,至少使他获得二个好处,一方面等待时机,争取时间,让对方有回旋余地,另一方面则使自己对事情有更好的了解,有更多考虑的时间。

  换句话说,稳重的人总是三思而后行的,是很理智的人,他知道缺乏耐心是一种不理智的表现。办事冒冒失失,草率从事,必定弊多利少,没有什么好结果,所以凡事总是思考得很周全,很细致,所谓"小心无大错",是稳重人经常提醒自己的。

  一般来说,稳重人生是平和的、稳健的、适应各种环境的。稳重的人也比较通情达理,善于跟各种人和平共处,稳重的人性格并不外露,但是很注意别人的情绪和意见,不会随便下评语说判语,。也不会跟别人冲突,进行各类争论,凡事总要占个理。

  稳重的人并不胆小,但是也不喜欢冒险。他们总是和一些喜欢主观臆断的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大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对于流行的生活方式也不会一下子接受。但是,他们也决不会过于敏感,动不动就表示反对;他'们往往是表示理解的"旁观者",静观其变,顺其潮流,自己有自己的思考和选择。

  稳重的人重视经验,经常总结生活中的各种经历,所以对于工作、钱财和人际关系方面,常常有先见之明;所以稳重的人经常是别人的"参谋"。很多人工作上生活上遇到了问题,难以决择,也喜欢找稳重的人商量,而且总会得到一些有益的忠告或意见。

  在和平环境中,稳重人生是这个社会的平衡因素。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12:19
  52、正直人生

  有一次,一个朋友对我说:"这个世界正直的人越来越少了。"我听后感到有点奇怪。随后,我轻声地问他:"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算正直的人呢?"这位朋友先是怔了一下,然后困惑地望着我说:"是啊,我还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我先给他讲了一个小故事:

  在一所大医院的手术室里,一位年轻的护士第一次担任责任护士。手术差不多完成了,但护士对外科大夫说:"大夫,你已经取出了11块纱布,但是我们用的是12块,还有一块没取出来。"

  "我已经取出来了,我们现在就开始缝合伤口。"手术医生断言说。

  "不行!"护士马上进行抗议:"我们是用了12块。""由我负责好了!"外科医生愤怒了,他严厉地说:"缝合。""你不能这样做!"护士激烈地喊道:"我要为病人负责!"

  这时,这位大夫微微一笑,举起手让护士看了看第12块纱布,然后说:"你是合格的护士。"——原来,这位医生是在考验这位护士是否正直。

  这则小故事使我的那位朋友很感动。然后,我告诉他:"正直意味着自己具有很强烈的道德感,并且高标准地要求自己,随时准备服从自己的良知,勇于坚持自己的信念,在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不计较自己的利益得失,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正直的人决不是一个攀附权贵、口心不一的人,他不会心里想一套,口里说一套,实际行动中做的又是另一套。他是内心有一定之规的人,所以不会撒谎,也不会表里不一,而且也很少内心矛盾——他是一个真正的忠实于自己做人标准的人。"

  我又告诉这位朋友,正直的人生会带来许多好处,例如他人的友谊、信任、钦佩和尊重。正直是一种人格标准,它与人的声望、金钱、权力以及任何世俗的标准不同,它是内在的、难能可贵的、无往而不胜的。

  但是,正直人生却十分难得——我最后告诉这位朋友——因为人经常为自己一些小伎俩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为眼下一点小利益患得患失。做正直的人很难,因为第一步就是敢于讲真话,时时处处不编造小小的谎言,不耍小聪明,这就很难很难。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13:01
  53、真实人生

  一个人要活得"真",可真有点不容易。但是这都是人们所共同向往的。真不真,当然在自己,但是对别人来说,没有人不喜欢真实的人的。哪怕这个人本身是极虚伪、极狡诈的人,他还是喜欢能和真实的人打交道,交朋友。

  真实人生有多种多样的表现,例如中国古人讲究真性情,讲率真和真诚,都是对真实人生的提倡。到了现代,鲁迅则是高举真实人生旗帜的启蒙者。他认为中国国民性的致命弱点之一,就是不敢真实地面对人生和面对自我,总是在"瞒"和"骗"中过日子。他说:"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地满足着,即一天一天地堕落着,但又觉得日见其光荣。"也许正因为如此,鲁迅呼唤中国应该有"真的声音",出现"真的人"。

  鲁迅也是真实人生的实践者,尽管真实很难,有时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但是鲁迅还是毫无畏惧的。1926年,面对反动派枪杀学生的暴行,鲁迅写下了如此沉重的千古名句:"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还有一段诗非常有名:"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真,自然是不容易的。譬如态度,就不容易真,—讲演时候就不是我的真态度,因为我对朋友、孩子说话时候的态度是不这样的。——但总可以说些较真的话,发些较真的;声音。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不过,真实人生不仅是勇敢的,而且是可爱的,它的价值是永久性的。我们经常有这样的经验,真正打动人感情的,总是真诚的、朴实无华的,它不一定要装饰,更不显得华丽,但是它有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直达人心的最深处。真实人生也并不一定是完美的,它可能存在着种种缺陷和疵瑕,会犯许多过失和错误,但是它仍然会使人感动;因为人们毕竟能够从中看到一个真我,了解一种真情。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13:41
  54、纯朴人生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高度发达,人的思想的高度发达,人生的形态亦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样化了。就在这里,我们发现,有一种人生却越来越难找寻,距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遥远了——这就是纯朴人生。

  我不知道现代人如何理解这种人生,如何理解"纯朴"这二个字的含义。因为在这样一个追求豪华多样的社会中,纯朴实在是太难找到对应物了。当然,更难的是找到纯朴的人、纯朴的人性了。我怀疑这样的人是否还适应于在今天的社会中生存,担心他们会不会受很多人的欺骗和利用。如果真是这样,这种人生还是不存在的好,至少我不会因为看到美被毁灭而再度悲观。

  但是,我知道人们还是渴望看到纯朴的人生,这种渴望是从心底里发出的——存在于你,也存在于我,而不管你和我今天都变得多么复杂和狡猾。

  与此同时,我们心底里都存在着同样的担忧。纯朴,按字面上的意思是纯正朴素。纯,就是纯洁,纯真,纯净,不含一点杂质,一切都发自内心,出自自然,不掺杂念和私欲,不是目钓就是——切,手段任意而择。每一个在钱权和人欲横流社会中打过滚的人,谁不渴望纯真的爱情和感情呢?朴,就是淳朴、朴素,没有华丽浮夸的外表,不装腔作势,不哗众取宠,更不会用高级包装贩卖伪劣产品!凡是洞悉现代社会各种阴谋狡诈之术的人,谁不留恋那种朴实简单的生活呢?现在我明白了,人们为什么那么喜欢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尤其是那些生活在高度发达的西方社会中的人们。《边城》不是描叙了一个简单纯朴的人生故事吗?没有复杂的矛盾,没有深奥的哲理,甚至也没有过多的修饰,只有秀美的山和水,纯朴的男人和女人、老水手、翠翠、老大、老二......在那偏僻的山村里纯朴的人生。这里没有刻薄,没有怀疑,没有狭窄,没有自私,没有虚伪,没有欺骗。

  但是,我们是什么时候远离纯朴人生的呢?是第一次受骗的时候?是第一次说了真话而受罚或者说了假话而受到表扬的时候?还是第一次使用化妆品或者参加盛大的化妆舞会的时候?......也许谁也说不清楚,我们只是感觉到自己越来越不纯朴了,社会也越来越不纯朴了。

  然而,我们仍然渴望纯朴。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14:19
  55、自恋人生

  差不多每个人都很喜欢自己,所以人有自恋倾向是天经地义的。一个人自己欣赏自己,为自己的某种长处或成功沾沾自喜,喜欢抚弄自己的头发或者触摸自己的肌肤,感到一种难以言传的满足感,却可能体现着一种自恋情结。而自恋常常又是和自怜、自爱、自尊、自傲等情绪联在一起的。

  但是,人人都有自恋情结,并不等于人人都拥有自恋人生。这里所说的自恋人生,是特指一种以自恋为中心的生活方式,是指自恋发展到了极致,自己太喜欢自己了,以至于再也不愿意去欣赏其他人或其它事物。这种人,如果是男性,最喜欢自己表现自己,招摇过市,对周围的人和事评价极低,总觉得自己在其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很重要,一直自我感觉良好;如果是女性,则最喜欢坐在梳妆台前打扮自己,顾镜自恋,经常远离群体,我行我素,绝对珍贵自己的思想感情。

  自恋的男性,常常是古怪的、绝望的,很难容人,也很难被人所容,而且总是具有一二种特别的嗜好,比如极不愿意让人进自己房间,借自己东西之类;自恋的男性还特别喜欢打扮自己,有的有洁癖,一天可能洗五六十次手(而且一定要用肥皂)之类。自恋的男性最容易产生自杀倾向,也最多自杀,因为他最终很难和这个世界认同,而且也很难永远保持自我那种"出污泥而不染"的主观境界。

  自恋的女性,却常常与自怜连在一起。她们经常顾影自怜,为自己青春容貌的难以永驻而感叹,面对一轮残月,几片落叶,或者看到一抹飘浮的白云,几条沉落的云霞,都会使她们想到自己的身世和命运,自哀自怜起来,自恋的女性特别珍爱自己,常常对爱情采取一种淡然的态度,其中有的喜欢沉浸在音乐或文学中,享受清雅自娱的乐趣,有的则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追求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境界,还有的干脆献身佛门,在宗教气氛中度过一生。

  自恋人生有的是喜剧式的,有的却是悲剧式的。喜剧式源于个性的充分表演,在群体中如鹤立鸡群,红杏出墙,自我陶醉必然也是一种情调;而悲剧式的自恋来源于一种自我理想的失落,即自己所期望的爱与被爱不能成为事实,使这种爱恋反归于自我,形成一种特殊的心理态势。就此来说,自恋往往产生于某种心理障碍。自我的爱要走向生活,但社会生活却从某种势力阻塞了道路,结果只爱回过头来自己爱自己。

  人自恋固然无可非议,但是因此把自己关在自我的小圈子里,在情感上走不出自我,也是颇为痛苦的一件事。因为人活着必然要与外界、要与其他人接触,你如果不投入情感,就不可能感受到美;而不能感受到美,生活必然很枯燥,很无聊,很悲哀。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15:07
  56、单恋人生

  没有人统计过,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在单相思中度过一生,也没有人知道,一个人的一生中会有多少时间在单恋中消失。但是不管怎么说,单相思是我们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美丽而又痛苦的一种人生。

  单相思是人最普遍的一种感情状态,几乎所有人都有过这种体验,不过有时间长短、陷得深浅之分而已。也许人只有经过了单相思,才了解了自己,才懂得爱的真谛,否则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罢了。

  单恋对一个人来说,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对象也许是你曾仰慕过的同窗之友,也许是一个偶然结识的朋友,甚至会是电影或小说中的人物,一种短暂的接触会给你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启开了你爱的心窗。你也许知道你这种爱是无法实现的,也知道对方并不一定喜欢自己,但是你还是那么执着和忘情地投入了爱,昼思暮想,沉浸在幻想的爱情迷宫里。

  很多人说这种感情是有害的,我却说它是美丽的。没有比单恋更能表现人的感情的纯洁和美丽了,它那种陷入迷恋而不能自拔的痴情,来自爱泉的源头,不含杂质,没有伪装,是纯洁的真我的流露,是无邪无私感情的追求。也许唯独朋这种单恋中,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爱的那种柔韧,那种牵肠挂肚和铭心刻骨。这正如一个朋友所写到的:"是的,爱是不能忘记的,也是不可忘记的,无论我怎么说服自己,列举出一千条一万条的理由;无论我怎么逃避这种感情,去舞场,去酒吧,去找朋友聊天。我甚至决定到很远的地方去旅行一段时间,但是我还是忘不掉他,他在我的梦里,在我的心里,我没有办法摆脱他。"

  所以,单恋是痛苦的,但是它是一种美丽的痛苦,因为它是纯真,是生命,是爱。千万不要听信一些正人君子的忠告,因为单恋而感到羞惭万分,因为失去的光阴而后愧不迭,更不要嘲笑别人的单恋,企图用"聪明"解救感情。

  单恋是痛苦的,但是它却能产生出美的诗美的画美的音乐。这就是生活的回报。通过感情的煎熬和升华,你会为自已而感到骄傲,因为你会爱,而且爱得那么执着、那么纯真和那么回味无穷。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15:51
  57、自闭人生

  自闭是一种心理状态,通俗地解释,就是自我封闭,自己把自己关起来。有自闭症的人往往不愿见人,不愿交际,不能面对现实,而是用一'种逃避的方式来对付人生,就像把头埋在沙漠里的驼鸟一样。

  自闭心理很平常,大概每个人都得经历一个自闭时期,才能走向成熟。不同的是,有的人时间长些,有的人短些,也有个别人一直走不出来,一生在自闭中度过。自闭心理的产生主要由以下三个因素所造成:第一,自我和外界的勾通遇到障碍,而自己又不能克服或无力克服;第二,自闭往往由于不自信、有自卑心理;第三,不能忍受的被羞辱的因素。所以,人在青春期是最容易产生和形成自闭心理的,因为人在青春期自己身体变化最大,对周围的事情最敏感,最容易情感波动,且又无法控制自我,自我意识非常脆弱和不成熟、这盯候,如果情感上受到打击,人格上感到羞辱,、就极易对现实生活产生不信任感和恐惧感,走向隔绝和逃避的自闭之路。

  所以,也是自闭一种对社会消极的对抗。自闭是为了保护自己。休养生息,也是——种沉默的抗议。对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最受不了的是公开的羞辱,但是这种情况往往到处可见。比如,有的青少年早恋,或者难免做出一些难以齿口的蠢事,这时候如果有些大人不顾当事人有什么感受,当面羞辱之,或者对之公开进行羞辱性批评,就很容易造成当事人的自闭心理。再比如,有的青少年交友不当,多次被欺骗,或者由于自己有某种缺陷,经常受到嘲笑,也非常容易产生自闭心理。

  自闭心理一旦产生,就会对周围的一切产生隔膜,而且经常伴随着"白日梦",在自己的幻想中寻找安慰。这时候,友情、爱和书籍是他们最向往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也最容易把他们从自闭中解救出来。说起来,自闭也是人重新认识自己的一次机会。在自闭中,人可以体验到自己,从自闭走出来的人会是一个新人,人们常常会说:"喂,你瞧,他(她)真的长大了!"

  但是,也有人一辈子走不出自闭的阴影,性格也逐渐变得古怪起来。他不愿与人多交谈,也不愿别人到他家去;他的生活像一只蜗牛,稍有情况,就把自己缩进硬壳里去了——不过,这种人生于人于己无害,他寻求的不过是安全罢了。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17:03
  58、镜子人生

  很多人喜欢照镜子,有的人照镜子是为了自己欣赏自己,这是自恋人生。但是,也有很多人不是,他们照镜子是为了看到自己,看看自己有什么不妥,然后再修修补补,想出去有个好形象。

  这种情景在女人生活中最为常见。镜子在女人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决不亚于丈夫和情人。一个女人可以孤独地活着,没有丈夫,没有情人,但是不可没有镜子。没有镜子,她不能天天看到自己,就等于丢掉了自己,这是一天都不能忍受的。所以,女人需要随时随刻看到自己,随时随刻需要镜子。君不见很多女性在下飞机或开会前的短暂时间内都要拿出小镜子照照自己吗?当然,你会说,那是为了仪表,爱打扮自己。其实并不那么简单,镜子往往伴随女人一生,也影响女人—生,在很多方面体现了一种特殊心理习惯和特殊的人生。所谓镜子人生是也。

  不用说,镜子人生并不仅仅是照镜子。镜子,这里倒颇有象征意义,也颇有推而广之的效用。对于一个女人来说,镜子是必需的,但除了那块玻璃镜块之外,还有各式各样的"镜子",比如公众的眼光、丈夫、家庭、同事、朋友、领导等等,都具有"镜子"的效用,通过它们,女人看到自己、意识到自己,并根据这些进行自我评价。换句话说,女人是十分在乎周围对自己的反应的,这种反应时时刻刻影响她们的情绪,也促使她们一次又一次地去照镜子。

  由此看来,镜子并不简单,有大镜子,也有小镜子,还有各种各样的哈哈镜,女人手中的那块小镜子,时时刻刻联结着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镜子,反射出五光十色的光来,女人的自我就存在于这些镜子之中。有人说,这或许是女人的悲哀,老是为他人而活着。我倒认为,'这是女人的无私,她们喜欢把美的自我留在人间。

  女人不悲哀,倒是男人悲哀。男人也有各种各样的镜子人生。可悲的是,这些男人多半没有那种漂亮精致的小镜子,而且经常不在卫生间照镜子,只有相互瞧不起时才记得"撒泡尿照照自己"的话来;不过,他们其它的"镜子"倒特别多,比如老板的眼神、明星的牛仔裤、酒友的海量、赌徒的财富等等,都是他们的人生之镜,他们只会模仿镜子中的人生,而不会自己做个"我自己"。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17:34
  59、简单人生

  人们常说,这个世界越来越复杂了,人也越来越复杂了。

  还有人说,复杂是一种进化,一种深刻,证明生活越来越向高级发展,人生也越来越走向丰富。但是有人却不这么看,他们认为复杂意味着一种退化,只有简单才是人生的真谛。

  自杀身死的台湾作家三毛就抱有这种看法。她认为复杂造就了人性的惶惑和悲剧,她说:"于是,人类顺其自然地受捆绑,衣食住行永无宁日的复杂,人际关系日复一日的纠缠,头脑越变大,四肢越来越退化,健康丧失,心灵蒙尘。快乐,只是国王的新衣,只有聪明的人才看得见。......我们不再怀念稻米单纯的丰美,也不认识蔬菜的清香。我们不知四肢是用来活动的,也不明白,穿衣服只是使我们免于受冻。"还有:"灵魂,在这一切的拘束下,不再明净。感官,退化到只有五种。如果有一个人,能够感应到其他的人已经麻木的自然现象,其他的人不但不信,而且好笑。"

  也许正因为如此,三毛向往和追求一种简单的人生,她告诉我们:我只是反璞归真,感到的,也只是早晨醒来时没有那么深的计算和迷茫。

  我不吃油腻的东西,我不过饱,这使我的身体清洁。

  我不做不可及的梦,这使我的睡眠安恬。我不穿高跟鞋折磨我的脚,这使我的步子更加悠闲安稳。我不跟潮流走,这使我的衣服永远长新,我不耻于活动四肢,这使我健康敏捷。

  我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友谊,这使我少些负担和承诺。我不多说无谓的闲言,这使我觉得清畅。我尽可能不去缅怀往事,因为来时的路不可能回头。我当心地去爱别人,因为比较不会泛滥。我爱哭的时候便哭,想笑的时候便笑,只要这一切出于自然。

  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没想到三毛最后还是自杀而死!想必是她终于逃脱不了这复杂人生的纠缠吧,最后活得实在太累,太不耐烦,也只有在另一个世界去寻求简单了。但愿死后的世界不如现实的人世那般复杂。

  实际上,人生就是如此,卷入复杂容易,而回到简单才是真正不易。因为复杂往往代表了一种拥有和财富,人们尽管常常抱怨,但是要他们简化或抛掉它们,就会感到心痛,所以最终宁愿被困于复杂,也不愿意回到简单。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19:23
  60、梦幻人生

  人生如梦,这是人们经常说的。但是人总归生活在现实中,大多很难长久生活在梦幻之中,所以梦幻人生在大干世界里是一种特殊的形式,只有少数人能够真正拥有它。再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好梦易碎,梦幻人生往往是短暂的,大多数人只能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体验它,然后不能不赶紧逃开。

  梦幻人生首先要有一个造梦或者编织梦幻的过程,这是人生最优美、最富有诗意的一部分。造梦过程往往是从人开始步入青春期开始的,这时候,他(她)一般没有生活负担和重压,对整个世界和未来都充满着好奇心,其生命的意识正在觉醒,各种欲望含苞欲发,正像初开的鲜花等待着蜜蜂授粉,初绿的草地期待着阳光的抚摸。一切都犹如梦一样的变幻无穷,梦一样的扑朔迷离,梦一样的五彩缤纷,梦一样的无边无际。

  这就是造梦的好时机。但是,还需要一种引导,一种提示,一种造梦的"引子",比如一首诗,一个倩影,一种微笑,一曲颤音,一个纯情浪漫的故事,往往都是编织人生梦幻的不可缺少的环节,由此人的理想找到了寄托,找到了替代,梦幻和人生开始交织起来,梦幻成了生活的延续,而生活成了梦幻的对象。

  梦幻可能有多种多样,比如有英雄梦幻、神仙梦幻、魔术梦幻、善变梦幻、飞天梦幻、爱情梦幻等等,有时候是多种梦幻混合在一起的梦幻,这要看人生活的文化环境、人的性格历史的不同而定。当然,对人影响最长久的是爱情梦幻,因为这不仅因为它是和人的青春期联系最直接、也最密切的一种梦幻,而且因为它难以抑制,因为它秘不可宣,因为它"剪不断,理还乱",因为它能使得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因为它能在心理历史上留下很深的印记。就从这一点,我们便可以了解,为什么千千万万的少男少女会把琼瑶的小说放在自己枕头下面。

  梦幻人生最美丽的境界,是把自己投入到一种想象的境界,把自己的主观幻想投射到某一具体对象或情景之中。比如设想自己遇上了一个白马王子,他英俊无比,温柔无比,并且苦苦思恋着自己,自己又是如何的幸运;或者把自己设想成一个英雄,有一个美丽的姑娘(或许就是邻居的女儿)突然遭遇到了什么危险,而自己又是如何救了她,她又如何爱上了自己,等等。

  也许人人都会经历一个梦幻人生的阶段,但是大多数都会从梦幻中走出来,面对于实的人生,但是也有极少数人,一生都生活在梦幻之中,梦幻成了永远追寻、永远迷恋的一种境界,经常在里面留恋忘返。其中有的人会把这种梦幻用文字、用语言,或者用音调、用色彩表达出来,那末他就成了一个艺术家。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20:11
  61、梦游人生

  这个世界无奇不有,连人生也如此,竟然会有梦游人生,岂不怪哉?

  梦游实际上并不奇怪,这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通常是指人在睡梦中进行活动,而梦醒后却什么都不知道。

  梦游的方式很多,五花八门,稀奇古怪,什么都有。有的梦游者睡熟之后,会不由自主地从床上爬起来胡说一通,还可以跟人聊天;有人则会有条不紊地穿上衣服,到厨房烧起饭来;还有的会跑到外面转一圈,然后又回来睡在床上,但是到第二天醒来,他们对于夜间发生的事一点印象都没有。

  有的梦游过程,可以说是很玄乎,很不可思议。例如有一个医学院的学生有梦游症,他经常深夜里独自起床,走到解剖室,破门而入,用自己的嘴咬食尸体的鼻子,然后再回到宿舍躺下睡觉。后来人们发现一些尸体的鼻子怎么不翼而飞了,于是就开始展开调查,最后才真相大白。

  好在梦游的时间都很短,大多不超过一夜,所以还谈不上:梦游人生。但是也有个别人会时间很长,一次梦游可达数年或数十年时间,那可真叫做梦游人生了。

  据说,法国就有一位名副其实的梦游人生者,其冬叫雍阿里奥,一次梦游长达20年之久,差不多是梦中人了'。一天晚上,他熟睡后突然爬起来,离开妻子和五岁的女儿,来到了英国伦敦。他在伦敦找到了工作,又娶了一个妻子。20多年后的一个晚上,他一下子恍然大悟,便急匆匆地返回法国。第二天早晨,阿里奥一觉醒来,他的法国妻子看到了自己白发苍苍、失踪20多年的丈夫,便悲喜交集的问道:"亲爱的,你逃到哪里去了?20多年来音讯全无。"可是,这位老兄却伸了伸懒腰,若无其事地说:"别开玩笑!昨天晚上我不是睡得好好的吗?"

  上面这件事是我从一篇关于梦游的文章中照录下来的,有点荒诞不经,是真是假只有天知道。但是梦游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现象却不容置疑,很多人患有梦游症,使这个世界多了一种奇怪的传说。

  一个人告诉过我,人在梦游中可以做平常不能做的事,并且创造奇迹。例如有一个人梦游时会在高楼边沿矮墙上从容地行走,不偏不倚,速度飞快,但是第二天别人告诉他时,此人吓得一身冷汗,连朝楼下望一下都不敢。

  由此看来,人生也太不可思议了。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20:47
  62、信仰人生

  一个有信仰的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不管他信什么;真正的信仰会使他脱尘拔俗,信心坚定,成为这个世界上内心最充实的一类人。

  一个人有了信仰,就等于精神有了依托。他的一生就像流向大海的河水,虽然千回百折,仍然不断向自己的方向奔流着;它不在乎这大海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何时才能到达大海,但是它相信大海是存在着的一种美丽,自己的生命一旦和它联结起来,就会变得高尚无比。

  怀着一种美丽的、高尚的信念活着,是幸福的,尤其在这样一种充满悲观、充满出卖、充满动摇、充满小人得志的世界上,信仰是对人的一种拯救。没有信仰的人,可以接受一切卑鄙、一切劣行,人可以是叛徒、恶棍、臭虫、苍蝇、跳蚤、告密者,狗屎不如,反正都是一回事,不必强求别人,也不必要求自己。世界上没有圣人,没有善良,没有公正,也没有理想,只有你现在得到了什么。

  没有信仰的人生,是没有舵的航船?是没有轨道的流星?是没有方向盘的卡车?是没有脊梁骨的跳高者?

  其实,信仰是人创造的,而这种创造是为满足人本身的需要。人有信仰,是为了一种抗争,也是为了一种自救;是为了使生活更美好,也是为了使生命更坚定。

  在很多情况下,只有信仰才能支持着我们活下去。当我们步入社会的之后,我们会看到很多自己不愿看到的东西,我们会常常感到人的不幸,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隔绝和孤独,人在各种各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邪恶、贪婪、渺小、卑琐和丑陋不堪。这时候,如果我们没有一种坚定的信仰的话,就很容易对生活丧失信心,更没有力量抗争黑暗。

  当然,还有更大的悲剧。没有信仰的人生,会成为这个世界的行尸走肉。因为他们很快就会失去判断生活的标准和能力。在他们的意识中,不再有卑鄙与高尚、真与假、香花与臭屎、神奇与腐朽、渺小与伟大之间的差别。他们生活在一个大染缸之中,随着机器的搅动而旋转。

  人常说,生命的魅力就在于它只有一次。同时还应该说,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它有信仰。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21:53
  63、寄托人生  

  人活着可能会没有信仰,因为信仰是比较高层次的精神寄托,一般人未必能够拥有;但是却不能没有寄托,因为寄托意味着一个人生命有理由存活。在人生的海洋中,信仰和寄托是互相有联系而又有区别的,信仰是一种高层次的寄托,而寄托是一种低层次的信仰。信仰比较高远,属于纯粹精神的境界,寄托则比较低近,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

  有人这样说:"所谓寄托,完全是属于你私人灵魂深处的东西。它不一定有很大的意义,不一定有什么积极的目的,它只是你精神上的一片私人的园地,是你灵魂的一个小小的避风港,是你躲避世俗牵绊的堡垒,是你可以在那里找到自己,和自己心灵恳谈的一个秘密的花园。"

  这描叙很优美,但是有点太雅。对于人生来说,寄托有时候是很实在的。比如,在这个世界上,有无数母亲为自己的子女而活着,其子女就是她们的人生寄托,所以,不管这小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人生有多么艰难,她们还是顽强地拼搏着,生活着。有时候,她们仅仅为了实现一个小小的心愿,比如千里迢迢去有看孩子一眼,能够忍受难以想象的苦难,度过一个又一个的寂寞长夜。这秤比价事,这样的人生,在这个世界上天天都在发生,实在是数也数不清的。

  确实,寄托人生往往是很平凡的,但是其中所包含的力量是震撼人心的。这也说明人性是多么需要精神寄托,多么渴望去爱人。一个人如果连一点寄托都没有,生命本身就会变得多么不堪忍受,人就会加倍感受到生活的苦痛、无聊和荒诞。

  当然,寄托也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你有心有意,看书写作,书法绘画,养狗养猫,集邮摄影,也都可以成为你的一种精神寄托。有了这点寄托,你的生命就仿佛有了目的,使你忘却一切忧愁,沉醉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在这里,你可以做你自己想做的事,躲开你所要躲开的人和事,过自己所愿意过的生活。

  由此看来,寄托是人的一种内在需要。有了寄托,生命就有了一种内在的充实,人也就会获得一种充实的人生,不再感到被动和悲哀;假如你遇到了什么大的不幸和挫折,你也就会继续活下去,让生命继续有意义。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22:29
  64、痴迷人生

  痴迷人生是这个世界上最丰富多彩的人生。它有一种迷人的魔力,把人的生命吸引到某种不可言传的境界之中,就像美酒对于酒徒,永远延绵着无穷无尽的情趣。

  痴迷人生有多种多样。最让人扼腕感叹的是情痴。情痴者对爱情忠诚不二,全身心投入,不给自己留一点余地。爱情高于一切,也是他(她)生命的一切,他(她)

  爱一个人,就全心全意,爱对方的一切。他(她)生命的全部喜悲哀乐,都来自对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和对方在一起的时候,缠绵温柔至极,一举手,一投足,都带着万种情意,只恨天不够长,日不够短,自己不够美丽迷人。一旦情分二地,那必定朝思暮想,夜若有梦,必梦见对方,梦醒之后,必泪流满面。此种痴情,常常会惊天地,动鬼神,使死者还魂,人死情不死。中国古代亦有很多描写痴情的诗词妙句,例如: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汉乐府古辞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宋·秦观《鹊桥仙》

  意中人,人中意,则那些无情花鸟也情痴。

  ——清·洪升《长生殿》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凤栖梧》

  相思无日夜,浩荡若流波。

  ——唐·李白《寄远十一首》

  除了情痴之外,人生中还有书痴、鸟痴、鱼痴、字痴、剑痴、画痴、球痴,等等,可以说是人生万象,无所不有,无所不包。凡迷恋之极,必定会达到痴,所以痴迷人生者乃各式各样。就拿书痴来说,这个世界就有不少,读书藏书都会成痴,陷得深时,不怕挨饿受冻,倾家荡产,也要唯书是从。此种人往往一生的欢乐都建立在读书藏书之上,此种迷醉也非一般人所能理解和体验。

  痴迷人生是幸福的,因为人的生命有了寄托,自我就感到充实,其奥妙之味是别人无法形容的。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23:15
  65、烦恼人生

  人有七情六欲,就必然有喜怒哀乐。人生有幸福愉快,也就必然有烦恼。世界上令人烦恼的事情很多,人生想绕也绕不过去。这里所说的烦恼和前一种并非是毫无联系的,而且往往有因果关系,外在的烦恼太多了,让人应付不了了,最后就造成了内在的烦恼。

  其实,烦恼人生多半来自于烦恼的积淀,烦恼的事情多了,又得不到解决,人又总是把它们埋藏在心里,解不开,丢不掉,你说生活烦恼不烦恼?

  久而久之,烦恼的人总是把自己放在受苦受难的地位上,自己给自己制造恶劣的情绪,好像什么不好的事情都是冲着自己来的,所以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都不满,都厌烦,找不到一点生活的意义来。经验口袋布袋先生

  对生活一厌烦,就极容易在人与人之间制造隔阂。在烦恼人眼里,一切人都是一钱不值的,包括自己。厌倦自己也厌倦他人,结果总是喋喋不休地批评别人。挑刺、埋怨,小题大作,最后必然又是自寻烦恼。

  烦恼有时来源于记忆,烦恼人生总是和过去一些不愉快的事纠缠在一起。他总是牢记自己受到过多少次打击,别人有多少次辜负了自己的期望,对自己不友善,总是自己对己说:"我真倒霉,我总是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与此同时,很少或者根本不会想到一些愉快的事情,即使偶然想到,会马上分析它们的反面,使自己的思想一直集中在那些不好的假想上面。你说,这时人生还有什么高兴事可言?

  烦恼人生还有一种难以解开的痛苦。这就是老是预料着什么倒霉的坏事出现。任何事情还没有开始,他就先想到了失败和糟糕的结果。而这样往往会造成一个恶性循环,他愈是相信将有什么坏事出现,那它们多半就会产生。比如,他去参加一个舞会,本来就料想自己会没人理睬,于是就呆呆地坐在角落里,与别人的情绪格格不入,结果也就自然被人冷落了。

  按照佛家的说法,人生烦恼来自于人有七情六欲,所以人要从烦恼中解脱出来,那就要先去掉人的贪欲与蒙蔽。看来,烦恼人生是人类永远面对的一个问题。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24:02
  66、焦虑人生

  在现代社会中,生活紧张,人人都会感到生活的压力,所以焦虑人生也成为一种常见的人生形式。很多人生活在无休无止的焦虑之中,情绪不安,心神不定,倍受心烦意乱的折磨。

  焦虑人生往往起始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自己又不能解决的尴尬状态。这种人总感到自己压力很大,总感到自己没有余暇,忙得不可开交,把自己围困在自己一时解决不了的伤脑筋的问题之中,动不动就发火,和人发生争吵,而且总是强词夺理,固执己见。

  也有的人陷入焦虑状态不能自拔,是因为过高地估计自己,总是想当"超人",企求万事都比人家做得出色,做得完美无缺,而自己又不具备这种能力,所以希望总是受挫。再加上各种内外因素夹攻,火上加油,使自己骑虎难下,心绪

  越来越糟,无法得到安宁。

  处于焦虑状态的人生,往往在处事待人方面很苛刻,企图事无巨细,处处争先,不给别人留面子,也不给自己留余地。对他们来说,好像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竞争,非赢即输,没有一点宽容的余地;他们也从来不会退避三舍或者以退为进,总是害怕这样就会被人们所遗忘、轻视或怠慢,结果搞得自己顾己失彼,疲劳不堪。

  焦虑的人也极容易陷入失望,不仅对自己,而且对别人也是如此。过于挑剔往往是焦虑人生的一个特征。对别人要求过高,总是希望别人能符合自己预想的那样,投合自己的所好,结果一旦别人不遂己愿,就感到失望,灰心丧气,或者开始猜疑他人,不信任朋友。

  不过,焦虑人生往往是短暂的,长期处于焦虑之中就会精神崩溃。结束焦虑人生的最好方法是回到大自然中去,欣赏大自然,在自然山水之间寻求宁静。当人面对优美大自然风光时,当人流连忘返于山水之间时,就会真正感受到生命的从容不迫,从而忘却世间的烦恼,免除精神上的压力。这时候,人的胸襟也会开阔起来,不至于再斤斤计较于自己湖得失,纠缠在使自己苦恼的问题之中。

  当然,克服焦虑的方法还很多,比如旅游、打坐、学佛娱乐、助人等等,但是最重要的是经常放松自己,把世界看得开一些,不要过分理会外界对自己的要求和纷扰,自己活自己的。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24:50
67、浮躁人生

  一个人,如果老是不能使自己安定下来,也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浮躁,意味着没有恒心,干什么事都毛毛躁躁,心思集中不起来,而且还特别容易急躁,动不动就怨天尤人,发睥气,甚至撒手不干,不断"跳槽"换工作。

  浮躁人生表面看起来是最忙碌的,我们的主人公好像事情太多,时间太少,所以任何事情都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完成,总是显得心神不定,光知道自己很忙很忙,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

  因为浮躁的人缺乏深思熟虑的习惯,不可能认认真真地考虑某一个问题。显然,一般人的头脑一天到晚都可能产生千百种想法,有的是有关日常生活的,有的则是有关未来发展的。它们都需要明确的解答,但是,浮躁的人从来不会经过深思熟虑后再做选择,而总是十分轻率地进行判决。他们的思维总是在四处跳动,从A迅速转移到B,再从B迅速转移到C,轻易地否定和放弃一些事情,也同样轻易地赞成和接受一些事情。

  和浮躁的人共事,往往是不可靠的。这种人也许很热情,但是很难获得一些切实的帮助。他虽然一事无成,但是总认为自己比其他人聪明,经常自作聪明,为自己有一些小想法而沾沾自喜,而他所能做的全部事情,也就是把自己灵机一动产生的、不成熟的想法抛给别人,等待别人的恭维。最要命的是,浮躁的人总是希望立刻得到别人的喝彩,无论做什么事,还没有开头,就已经想到奖赏。这种人不会宁静,也不能忍耐和等待,他所认定的就是立竿见影,立刻获得成功,最好一个晚上就成大名人或者百万富翁,否则,你在这一领域再也不会见到他了,他已经把兴趣转移到了另一个地方。

  也许浮躁的人本身所追求的就是热闹,好高鹜远又不愿付出代价,急于求成而不讲究实际。你如果告诉他,一位作家写了10年小说,一篇都发表不了,但是他还是在拼命写作。他一定会说别人得不偿失,或者干脆是个笨蛋。一举成名永远是浮躁人生的梦想。

  浮躁大概永远与饥渴和浅薄联在一起。饥渴表现为一种欲望在受到长期压抑后的骚动不安,而浅薄则使他们自己把握不了自己,自己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但是又不能改变它,于是便经常陷入浮躁之中。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25:33
  68、牢骚人生

  如果你是一个爱发牢骚的人,千万不要为此感到惭愧。很多人一生与牢骚为伍,虽然没有成就什么大事业,但是一般寿命都很长,因为他心中的不满及时得到了发泄,不至于闷在胸中成病。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爱发牢骚的人,心底都比较单纯,尤其是和那些心底不满但又绝不发牢骚的人来比较,发牢骚反而是一种美德。

  但是,牢骚人生一般并不讨领导者的喜欢—一尤其对那些爱听赞美之词者来说,所以发牢骚的代价往往是得不到提拔。这就形成了一种牢骚的循环往复:发牢骚的人得不到理解和提拔,牢骚也就越来越多,不断发展。成了生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有些领导者却往往产生一种错觉,以为牢骚是可以被制止或消灭的,结果总是感到非常失望,以为发牢骚之人总是和自己作对。

  其实,牢骚人生倒是有很多可爱之处的,问题就在于你怎么看。牢骚者,不过是人的需要、渴望、希望得不到满足时的抱怨之词,并不属于对抗、捣乱之意,所以爱发牢骚的人一般工作照样干,并不会给事业带来实际的损害;相反,牢骚作为一种人情世态的反映,能够衡量出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发展水平,反映出存在的问题。由此可见,牢骚本来是有利无害的一种现象,牢骚人生也自有其可爱之处。

  不过,牢骚也不能一概而言,它有层次高低之分。所以有人把它分为低级牢骚、高级牢骚和超级牢骚。所谓低级牢骚,是指在基本的生存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比如工作待遇太低,工作环境恶劣等等。高级牢骚则涉及到人的自我尊重和自我价值肯定等问题,比如自己的工作成果没有得到应得的奖赏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发挥的机会,等等。超级牢骚往往是对整体环境而言的,比如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对于整个社会正义的需求等等,发牢骚者往往有一种忧患人世的危机感,抱怨社会并不像他所想象的那般美好。而就生活的发展来说,牢骚也是在不断发展的,由低级的向高级的发展,由高级的向超极的跳跃。

  就从这里来说,牢骚是没法子消失的,只要生命中还有追求,社会还没发展到尽善尽美的程度,牢骚总是会连续不断出现的。所以牢骚人生也完全有理由在世界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用各种方法来表现自己。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26:04
  69、忧郁人生

  这个世界上有快乐人生,也有忧郁人生,这好像是一对孪生兄弟。一个人经常生活在郁郁寡欢、灰心丧气和情绪沉闷低落状态,确实令人感到生活的无奈。可惜,这种人生在现代生活中并不在少数。

  忧郁人生是一种慢性的自我摧毁,关键是人在生活中很少甚至根本找不到好的感觉,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灰暗的、糟糕的,简直没有一点令人兴奋之处。忧郁的人来到春天的花园里,鸟鸣引不起他的兴趣,花香调动不了他的情感,他无动于衷地走过碧绿的草地,就像经过冬日的荒原。

  生活在忧郁之中的人,好像永远是生活的旁观者,已经失去投入生活的热情。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你都会感到他心事重重,处在一种长期的压抑之中,不能把自己解放出来。如果你再靠近一下他的思想,就会发现一种根深蒂固的沮丧控制着他的情绪,他根本无法进入兴奋状态。

  倒是另一种"投入",构成了忧郁人生的咏叹调,这就是持续不断的内心愧疚和自怨自艾,好像自己生下来就是一个错误,自己永远不会让自己和他人满意,世界上的一切错误都好像与自己有关,仿佛就是自己的过失。由于这种心理状态,他对于生活中一切不好的事情特别敏感,而且会不由自主地和自己联系起来,比如投资的股票下跌,他马上就会想到:"我是一个注定的失败者。"如果一次谈恋爱受挫,他马上就会悲观失望,断定自己永远找不到爱人;一辈子都是孤独和可怜的。

  忧郁是一种典型的精神萎顿现象,阳刚不足,阴气有余,自信已经失去,意志极度消沉,而且有自我隔绝的倾向。一般忧郁的人,都是不喜欢交友和社交活动的。在交往中,他们要么表现得郁郁寡欢,、要么就表现得忧心重重,躲躲闪闪;相反,他们喜欢独处,经常孤零零地站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别人,或者听别人的谈话。

  当然,忧郁有时候会和深沉连在一起,忧郁人生中往往会产生出深沉的思考和深刻思想。因为忧郁者的安宁往往来自沉思,沉思会使忧郁显得更加凝重和意味深长。这也许是忧郁人生中最精彩的偶然:忧郁之中也会造就伟大的诗人和哲学家。

  我说的只是一种偶然。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26:32
  70、孤独人生

  有时,孤独是一种感觉。在你一个人的时候,它就会来拜访你。当你刚刚参加完一个盛大的化妆舞会后,独自回到家里;当朋友们的聚宴已经结束,桌子上只有杯盘狼藉,残羹剩汤;当你刚刚欣赏完一部上好的电影,从梦幻般的境界中走出来,影院门口的人已散尽......一个阴影会悄悄走进你心里,把刚刚用歌舞、谈笑、情感填满的胸怀,很快地掏空,掏空,最后留下一种空荡荡的感觉,所有的事情都会过去。没有不落山的太阳,没有不散的宴席,没有不结束的迪斯科,没有不消失的青春。人在孤独的时候,总是期待着用加倍的疯狂来追求新奇和刺激,但到头来又会感到加倍的孤独。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的生活和心态都有相似的地方。他们的生态和心态总是处于激烈的动荡之中,很难找到一个稳固的支点。有时候,他们心情很好,理想和欲望会自动膨胀。他们会感到自己的力量无限大,干什么都不在话下,自己是自我王国中的国王,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奴仆,但是当心情很坏的时候,面对巨大的自行运转的宇宙和社会,又会感到自己非常渺小和卑下,一切都是虚无和荒诞,一切都没有意思,只是需要刺激,需要宣泄,需要自我逃避。

  于是.孤独成为一种人生。它也是一种内驱力,把人们驱赶到舞场上去,赌场上去,球场上去,跑马场上去,滑雪场上去,造成了数千万人头攒动、群情激昂的壮观场面,湖们拼命地扭动身姿,声嘶力竭地欢呼跳跃,向胜利者扬鲜花,向厌恶者扔鸡蛋,文明与不文明的喝采和打架,砸公共场所的玻璃窗和摔自己的电视机,等等。也许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去干。其实,在现代生活中,孤独不再仅仅属于那些无家可归、形影相吊的人,或者仅仅存在于黑暗的灯光下,凄清的小河边,孤寂的山村野店,还存在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们都纠缠在欲望和现实、自我与社会的冲突之中,都在拼命地寻找自我,寻找知音。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人们非常喜欢这样的歌曲:

  我是一个流浪儿,

  毕业于幻想的学校,

  现实对我多么残酷;

  为了掩饰内心的孤独,

  忍受了多少痛苦......

  这是一位美国流浪歌手唱的歌,台下有几万名激动若狂的听众。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26:59
  71、寂寞人生

  什么才算是寂寞人生?这确实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寂寞是一种感觉。没有外在的东西来打搅你,你暂时离开了人群,感到自己没什么可干的,一般在这种时刻,寂寞就会找到你。但是,大多数人是不愿长久与寂寞为伍的,因为人心难以宁静,总是期望着和人交流,和生活交流,以求印证自己的存在。

  寂寞袭来的时候,人会感到无聊、无味、无信心:无意义,身心好像被抽空,自我好像被遗弃了,对自己所要做的事提不起精神来。寂寞的时候,人是心不在焉的,他或许有所期待,但是已经明确地知道这种期待已毫无希望,他还相信自己的存在,但是已不再想去追究为什么和是什么。

  寂寞有时是人心理的一种需要,一种必要的休息。它可以使人暂时摆脱一下生活的紧张和烦恼。但是,大多数情况不是。寂寞是一条虫,会轻轻咬你的心,你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想把这条虫抠出来,最后你实在忍不住了,就跑到酒馆或者舞场上去,请美酒和舞曲帮忙。

  也有人习惯了寂寞,他长期过着寂寞的生—活,不求闻达,不求变化,不求别人去安慰它,他有自己打发生命的事,或者弹琴,或者养鱼,或者劳作,或者饮茶喝酒......但是这样的人确实不算很多。

  当然,也有人极力赞美寂寞。例如梁实秋,他在自己的文章中写到:"寂寞是一种清福。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打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在空阶上的拍打声。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更与心境有关。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静,随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游。所以我们说,寂寞是一种清福。"

  梁实秋写得真好,但是寂寞并不一定是一种清福,或者说,很多人享受不了这种清福。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27:49
  72、恐惧人生

  一辈子被一种恐惧心理所控制、所折磨,是极其不幸的人生,但是这却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产物。只要这个世界上还存着令人惊恐的邪恶,只要人类的心灵还有弱点,恐惧人生就不会绝灭。

  恐惧人生大致有二种,一种是恐惧症患者\另一种则是被迫害狂类型。前一种恐惧症患者很常见,比如有人一看到甲虫,浑身就不自在,看到纽扣就直打哆嗦;还有的人对周遭的事物总是心怀恐惧;非常忧虑。根据心理学家分析,这种恐惧症多半是由早期经验造成的,一般来说还不是太可怕。

  比较可怕的是一些社会性的恐惧症。比如有人总有一种被追杀的感觉,生活处于某种极度惊恐状态。为了逃避这种恐惧,他只好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但是总是摆脱不了被追杀的阴影;每到一处,他先是隐姓埋名,害怕别人知道他,但是不久就会对周围的人和事起疑心,接着继续搬迁。

  至于被迫害狂类型的恐惧人生,多半是由长期的被迫害生活造成的,一个人不能从过去记忆的阴影中走出来,或者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心理反应模式,所以一直疑神疑鬼,把一切都看成是对自己迫害的实施。例如,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就揭叙了一个典型的被迫害狂的人生。由于他对"人吃人"现象印象太深了,所以把生活中的一切现象都归结为"吃人",由此形成了一种不可摆脱的恐惧感,害怕别人来吃他。

  我认识的一位50年代大学毕业的教师,也属于这种类型。由于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一直受到迫害,而且个人生活也一直不如意,因此形成了一种被迫害狂心理,总是觉得别人在继续整他的黑材料,跟踪和监视他。有时候,他头脑中还会产生幻觉,把某某人误认为是自己的迫害者,而他自己的举止言谈更是难以摆脱被迫害的话题。

  实际上,这种社会性的恐惧心理,在很多人身上都有表现,只不过比较轻微罢了。例如有的人经历过多次政治运动,思想和行为变得过分敏感和小心翼翼起来。看到别人交头接耳,心里就不禁担忧起来,稍有政治上的风吹草动,就赶紧躲起来,或者到处打听消息,大有飞鸟惊弓之态。毫无疑问这也是一种恐惧人生,并不亚于杞人忧天之类。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28:28
  73、忧患人生

  忧患意识是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心的表现。只有那种对国对民自觉有重大责任,而又具有献身精神的人才有忧患意识。忧患人生者,必是那种"荣必为天下荣,耻必为天下耻"、负有历史使命感的人,昕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已经成为他们的生命准则和他们人生价值的体现。

  忧患人生的产生必是一种历史的产物。一是人要有高度的道德感和文化修养,思想上有节操,行动上有准则,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二是国家腐败,世道艰难,致使国计民生不断遭受损害,而且社会上小人当道,狡诈横行,有才能的人反而处处受压,报国无门。在这种情况下,忧患人生总是作为一种与黑暗抗争的形象出现的,他们不甘心社会日益走向衰败,也不甘心自己被社会所遗忘,而是继续愤世嫉俗,向社会呼号,时时刻刻为国忧心,为民感叹,为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所以中国历来多忧患人生,凡属文化人,大多是忧国忧民之士。苏东坡有一句诗说:"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确实道出了一个普遍规律。忧患多是从有知识有文化开始的,而知识往往是忧患意识产生的温床。有了知识文化,懂得人活着除了吃喝拉撒睡和个人喜怒哀乐之外,还有更高的理想、更大的人生责任,在更大的范围里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而这一切都将是忧患产生的根源,因为理想并不那么

  容易达到,责任担负起来非常沉重,自我价值更是不好实现。

  所以,忧患人生是一种苦难,一种精神上承担重负、遭受磨炼的过程。当年屈原丢官丢职,飘泊在汩罗江边,心里想的还是"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为国为君忧心似焚,其一生真是为忧患而生,为忧患而死。再例如唐大诗人李白,虽然有时会"仰天大笑出门去",但终究改不了"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的习惯。至于杜甫,更是一个"白头惟有赤心存"的忧患诗人,他经常处于"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的状态中,用自己的诗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心。到了现代,忧患意识更是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特征。鲁迅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他一直活得又苦又累,心灵上经受种种磨难,忧患伴随着他一生,否则,他也不会那么早逝。

  但是,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来说,这是一种注定的命运。当然,活得轻松也很容易,你最好没有知识,或者有了知识后也看不起知识,把它看成是罪恶之源——不是"越有知识越反动"就是"越有知识越痛苦"。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29:06
  74、软弱人生

  人是软弱的,很多人一生软弱,使另外一些人难以置信。例如有一个女人,嫁给了一个爱喝酒的丈夫,婚后其丈夫不仅对她毫不尊重,冷酷无情,而且经常对她进行辱骂和殴打,但是她一直表现得忍气吞声,百依百顺。后来其丈夫为了喝酒,不顾一切,把家里的东西全部变卖,生活重担一古脑儿放在妻子身上,她仍然逆来顺受。最后,其丈夫为了还债,竟然逼她去卖身,她起先大哭一场,但后来还是去了......人软弱到了这个地步,还能说什么呢?

  女人软弱,男人也软弱。有的男人一辈子软弱可欺,从来不曾抬起头来抗争过。所不同的是,男人的软弱常常表现在外面,对长官,对朋友,对强人,尤其如此。比如有的男人一出家门就变得胆小如鼠。在商店里买东西,面对一个口齿伶俐的售货员就束手无策,人家给了次品也不敢去退货;在自己的工作单位,面对上司从来不敢说出自己的要求,也不敢说"不",总是支支吾吾地不明确表示自己的态度,动不动只会说"我是无所谓的"、"我可没什么能耐"等让人看不起的话,结果别人总是利用这种软弱来欺负他,该给的好处不给,给了也少给。

  人太软弱了,不仅使自己老是处于不利地位,而且会失去尊重。至于给那些贪得无厌的人制造机会,更是不应该的。要把自己从软弱人生中解救出来,也并非比登天还难。

  首先,学会斩钉截铁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尤其是不要怕说"不",不要怕令人不快或者冒犯了别人,这意味着大胆而自信地表明自己的权利,声明自己不容侵犯的态度。比如在商店买东西,不要怕售货员不高兴,一味应承,不喜欢就是不喜欢,要学会说:"不,谢谢!"

  其次,在公开场合,对一些蛮横无礼的人,要以牙还牙,不必胆怯;对那些吹毛求疵的、好插嘴的、强词夺理的、令人讨厌的、夸夸其谈的,一定要直言不讳,把他们顶回去。

  还有,决不用抱怨来表示接受。凡属你有权利拒绝的事,就坚决拒绝,不要给人留下一种印象,你是一个好说话的人,什么事情都可以让你去做。

  软弱的人要改变自己的人生,首先就得改变自己。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29:33
  75、矛盾人生

  人生本来就充满着矛盾。生与死,苦与甜,高与矮,胖与瘦,爱与恨,高尚与卑溅,欢乐与痛苦,聪明与愚笨,理想与现实,美与丑,真与假,天堂与地狱,等等,矛盾说不完,道不尽。人活着就是在矛盾中打滚\在矛盾中挣扎,在矛盾中追求,在矛盾中死亡。

  人生来就是矛盾的。那一呼一吸开始了生命的旅程,那内和外构成了生命的空间,那精神和肉体造就了生命的困惑和永恒,那欲望和满足持续着生命的节奏。

  你见过生命的光亮吗?那是生命在矛盾的冲撞和磨擦中进发出来的。不进则退,不退则进,刀枪乍起,玉石俱焚,一个微小的生命粒子,在高速度的撞击中,可以创造出石破天惊的效果,整个宇宙会被它们照亮。

  你体验过生命的壮丽吗?那欲望的海涛来自于宇宙的运转,一次又一次地扑向海岸,扑向坚硬的礁石。它淹没沙滩,越过乱石,把浪花抛向很远很远的地方,但是它又不得不一次次地退下来,在海底深处聚集自己的力量,叫暴风雨来给自己助威,唤海燕来为自己歌唱。

  你了解生命的渺小、生命的无可奈何和尴尬吗?蝼蚁全力以赴地爬行,它怎么能走出那一望无际的荒漠呢?那电光在天空中轰轰闪亮,又怎么能赶尽宇宙的暗夜呢?我挣扎着,从远方向辉煌的太阳奔出,但是等到我走近时,又怎么能承受那伟大的阳光呢?

  生命是矛盾的,而最大的矛盾就是生命本身,人生和矛盾纠缠在一起,就是矛盾人生。一个人意识不到人生的矛盾,是浅薄的、无知的,但是他可以活得很开心,很愉快,轻轻松松过自己的日子,直直率率满足自己的欲望;一个人意识到人生的矛盾,是深刻的、明智的,但又是多么地痛苦,一辈子纠缠在矛盾之中,永远不停地挣扎、呼号和追求,不得解脱,不得平静。这就像鲁迅在作品中所写到的:"我不过是一个影,......黑暗又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

  矛盾人生是痛苦的。如果一个人的生命被矛盾所控制,而不是用生命去冲破矛盾和解决矛盾,那就会陷入无休止的自我消耗之中。一个人的生命就会分为二个阵营,然后彼此争斗,互相吞食;生活就像一艘被水草缠住的小船,欲前不能,欲后不得,那苦楚只有当事人知道了。

  所以,人生的矛盾是美丽的,但千万不要让矛盾控制了你的人生。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30:10
  76、自卑人生

  自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状态。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伟人毕竟是极少数,所以人免不了要自卑,但是绝大多数人不会让自卑的情绪来支配自己的人生。只有少数人才会老是自卑,承认自己的弱点之后就再打不起精神来。

  自卑是自信的反面。自卑人生是扬不起风帆的航船,老是在生活的岸边徘徊;自卑的人总是小心翼翼,不敢向生活挑战。他们总是有一种自不如人的感觉,过多地看到自己的弱点,并把这些弱点看作是致命的,永远不可克服的,决定自己一生的。无论做什么事,他们第一个概念就是:"成功不了怎么办?"

  一个自卑的人在生活中会表现得畏畏缩缩,前怕狼后怕虎,不善于和人交际,也不善于表现自己以引起公众的注意。如果说自信是人生成功之母,那么自卑必定是人生失败之父了。

  但是,也很有些人并不这么看。他们认为自卑是成功之母。

  下面这个故事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从前有个人,相貌极丑。在街上走过,行人都要掉头多看他一眼,心里嘀咕:"世界上还有这么丑的人。"他也从不修饰,到死都不在乎衣着。窄窄的黑裤子,伞套似的上衣,加上高顶窄边的大礼帽,仿佛要故意衬托出他那瘦长条似的个子,走路姿势难看,双手晃来晃去。

  他是个小地方的人,直到临终,虽然已经商居高位,但是还是那副边鄙伦夫的样子,仍然不穿外衣就去开门,不戴手套就去歌剧院,总是讲不得体的笑话,常常在公众场合无故突然忧郁起来,一声不响。无论在什么地方——法院、讲坛、国会、农庄,甚至自己家里——他经常显得不自在,不得其所。

  他不但出身贫贱,而且身世蒙羞,其母亲是个私生子,他一生对这个问题都非常敏感。

  但是这个人后来是美国总统。他的名字叫林肯。

  由此有人说,成功的人往往有自卑感,而自卑感会激励人奋斗,来补偿自己的缺陷。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比如像亚力山大、拿破仑、纳尔逊,都因为生来身材矮小,所以立志要在军事上指挥万马千军;像苏格拉底、伏尔泰、托尔斯泰,是因为自惭奇丑,所以在思想创造上下大功夫而大放光芒。而贝多芬因为耳聋在音乐上出人头地,也是令人惊奇的例子。所以自卑人生往往大器晚成,非常容易成功。

  信不信由你。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30:47
  77、羞怯人生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特别害羞的人,他们动不动就脸红,很怕和人接触。有人认为,羞怯心理通常是一种自卑的感觉和害怕冒险造成的,但是在此不能解释所有的羞怯心理。

  有羞怯心理的人很多,据有人研究估计,在美国有差不多40%的人认为自己怕羞。当然,大多数人特别怕羞,只是在人生中的某一个时期。但最糟糕的是,有人一辈子怕羞,那就是名副其实的羞怯人生。

  羞怯人生往往是胆子小或缺乏自信的人,这种人无论做什么事都特别害怕自己出错。他们一出现在人面前,就觉得大家都在注意他们,时时刻刻都在对他们品头论足,他们好像成了展览品或者表演者,结果不由自主地感到不自在。这种情况,我们也许可以设想是由童年的某种经历造成的,或者曾经当众出丑而没有得到宽解,或者经常被大人责难而留下难堪的记忆,等等。后来长大了,虽然环境已经改变,但是仍然对于人与人的交往有一种戒备心理。

  但是,羞怯的人也有例外,羞怯根本和胆小无关。我认识一位同事,待人处事非常羞怯,动不动脸就红了一大片,但是胆子很大,经常做出别人意想不到的事,而耳,经常红着脸说谎,骗了不少女孩子。这属于那种一辈子脸红、一辈子撒谎的羞怯。据此,我对羞怯腼腆的产生有了新的看法。有的羞怯心理可能来自早期的心理矛盾——为某种目的不得不说谎,但是又对自己说谎感到恐惧和内疚——而心理不自在。这时候,羞怯或许是一种双重的掩饰,一方面掩饰自己的不诚实,另一方面又是对自己不诚实感觉的掩饰。

  当然,羞怯和一个人的好与坏基本上没有关系。有的人羞怯,可能是一个大好人,有的人常脸红,可能是一个大混蛋,关键取决于他们的内心品格的高低。

  与此同时,羞怯的人未必不比不羞怯的人更适应生存。羞怯的人在生活中当然有自己的弱点,比如不善于交往,不能充分表现出自己的才能和优点,比较胆小等等。但是在有有情况下,羞怯腼腆却更受欢迎。羞怯和腼腆的人很容易给人留下谦让、好学、不爱出风头、诚实和可靠的印象,所以湖们有时候更容易受到上司的提拔和重用。尤其是在中国,很多人对于羞怯腼腆的人抱有特别的好感,相反,非常看不惯那些大胆表现自己的人,甚至在内心深处有点害怕大胆的作风。这一切都使羞怯的性格更具魅力。至于一些羞怯的男性比一般人更能赢得女性的芳心,更是司空见惯,还有什么比红着脸、吞吞吐吐说一声"我爱......"更能打动人心呢?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31:28
  78、忏悔人生

  信基督教的人,都知道人有原罪,那是亚当夏娃偷吃禁果造成的,所以人一生下来就要悔罪,不断向上帝忏悔,请求原谅。这样,有了原罪感,就有了忏悔意识;有了忏悔意识,就有了忏悔人生。当然,并不是所有信基督教的人,都属于忏悔人生。忏悔人生指的只是一部分忏悔特别强烈的人的生活写照。要讲忏悔人生,就得先讲忏悔意识。忏悔意识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最有趣的现象。人为什么要忏悔,无非是有罪恶感,是感到自己有罪才去忏悔的。但是,人之罪来自何处?来自人类史前的历史?来自天性?来自前世的造孽或者当代人的罪恶?来自性欲的快感,还是自私的本质?等等,人类可能有干百种说法,这也就造就了千百种忏悔意识:比如,基督教的忏悔意识来自原罪,也就是人类最初所犯的过失,尹斯兰教徒的忏悔来自对不忠的提防;中国占的苟子的忏悔意识是根据人的本性就是恶的;佛家的忏悔亡于人有六欲七情,等等。

  不仅宗教有各种各样的忏悔意识,一般的人也逃不行各种各样的负罪感。比如前辈人犯罪杀人,后代人得承担精神负担;由于过失给他人造成一生的遗憾,良心上于心不忍;负有使命,但是不能履行使命,等等。一般来说,忏悔意识总是和道德感、使命感、责任感以及理想主义联系在一起的,越是有道德感、责任感的人,越是追求自我完美的人,就越容易产生忏悔意识。

  所以,忏悔意识是人性的一种自觉,而且是意识到自我弱点和不完美的一种自觉。人类为了提醒不要放纵过度,防止自我私欲过度膨胀,才造出了种种借口,使自己不断提醒自己,不断追求心灵的平静。

  于此同时,忏悔意识也是对自我存在的安慰,它最终刚寻求的是原谅,人意识到了自己的劣根性,意识到了自己对罪恶所承担的责任,是一种痛苦;但是意识到了罪恶而又未能从罪恶感解脱出来,是一种更大的痛苦。后者往往是自我所解脱不了的,除了导向疯癫和自杀。而忏悔恰恰提供了这样一种解脱的方式,它使人得到了一种心灵的安慰,一种生活的理由,由此,人们可以自己原谅自己,自己清洗自己的灵魂。

  忏悔人生可能是痛苦的,也可能是宁静的,但是无论怎:么说,人之为人,应该有忏悔意识,因为这个世界的罪恶实;在太多了。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32:01
  79、疲惫人生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都会听到有人说:"人,真是他妈的活得太累了。"而我们自己常常也会有疲惫不堪的感觉,觉得活着就是一种重负,感到厌倦,感到精疲力尽,简直难以走到生命的尽头了。

  显然,有人生的疲惫,就有疲惫的人生。

  也许疲惫的人生,首先是由物质上的重压造成的。整天拼死拼活,东跑西奔,只不过是为了满足人生存的基本需要;油盐酱醋,锅碗瓢盆,你再不想干也得干,再不愿想也得想。生活就是养家糊口,为获得一间居住的房子,也得东奔西走,四处托人求情,为孩子入托又得亲自上门,请客送礼。人生忙忙碌碌,但是没有一点色彩,没有一点情趣,怎么能不感到累,不感到疲惫不堪呢?

  人生的疲惫,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疲惫。比如说,你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但是不能不长期从事这项工作;你不满意你的婚姻,但是又不能不长期维持和忍受这种婚姻,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生活就会成为一种负担,活着就成为一种应付,没有兴趣,没有意义,只有承担重负,身心交瘁。

  这种心理上的疲惫,最容易造成生理上的疲劳。这也难怪,人总是在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时,最容易疲劳。所以,有人在舞场上疯狂起舞,通宵达旦,而不知道疲劳,但是一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就打不起精神,其实主要是心理上的厌倦情绪所致。疲惫只是一种心理厌倦的表现形式。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他们只是感到极度疲乏,但是并不知道或者不愿承认自己心理上的问题。

  所以,单调乏味而没有希望的生活,紧张重复而没有变化的工作,是人生疲惫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疲惫之中往往包含着不可解决的内心矛盾,比如从事令自己厌烦的工作,但是又由于自己的责任感想拼命干好;对于家庭生活感到怨恨,却为这种想法感到内疚,而又不能把内心的痛苦说出来,这都常常会更加重人生的疲惫感。

  疲惫人生使得人的精神萎靡不振,精力衰竭,干任何事情都觉得力不从心,有时候,还会伴随着失眠症?老是睡不好,睡不够,动不动就迷迷糊糊地做梦,醒来之后更觉疲劳。疲惫本身最消耗人的精力,没有什么再比它更自己折磨自己、更于事无补和浪费生命的了。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32:31
  80、健忘人生

  很多人为记忆而活着。记忆就像一本独特的书,内容越翻越多,而且描叙越来越清晰,越读就会越沉迷。但是,也有很多人是为健忘而活着的,过去的一切事情对他来说都是过眼烟云和耳边风,不计较过去,不眷恋历史,不归还旧账,只顾得眼前的现在。

  健忘人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因为人生并不像期望的那么充满诗情画意,那么快乐自在。人生中有许多苦痛和悲哀、令人厌恶和心碎的东西,如果把这些东西都储存在记忆之中的话,人生必定越来越沉重,越来越悲观。实际上的情景也正是这样。当一个人回忆往事的时候就会发现,在人的一生中,美好快乐的体验往往只是瞬间,占据很小的一部分,而大部分时间则伴随着失望、忧郁和不满足。

  人生既然如此,健忘有什么不好呢?它能够使我们忘掉忧怨,忘掉伤心事,减轻我们的心理重负,净化我们的思想意识;可以把我们从记忆的苦海中解脱出来,忘记我们的罪孽和悔恨,利利索索地做人。所以世界上自古就有追寻忘忧草的,否则,"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有何快乐可言?所以,健忘虽然不算什么大优点,但是却有人为健忘找理由,大谈健忘之乐。有的人就认为,要是一个人记不起那些曾经幸会者的名字,那么他对讨厌者的名字同样健忘;如果他记不住人类历史错综复杂的途径,便也不会记清昨日离婚案中令人恶心的细节;他的思想会像泉水一样,永远清澈流畅;他会觉得今年更加有趣,因为他对本质上大致一样的去年已经印象模糊,于是,一个记性不好的人,永远觉得生活有趣,拥有晨辉的清新感。

  其实,健忘人生倒不是没有记忆,而是说对很多事并不在意,不放在心上,所以也就记不住。这对人生也许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世界上确实有许多事情应该避开,应该忘记,让身心少受一些使他感到痛心疾首、感到失望的事情的磨难,也不必过多地沉浸在往事的回忆和追悔之中,这样,人反而能够得到更宽广、更自由的思考空间,更自在地生活。

  与此同时,健忘可能是一个人躲掉很多琐事的避风港。健忘有时候虽然很可恶,但是却是一个可以原谅和理解的缺点,别人可能因为这一点原谅你,你也可以因为这一点原谅自己。一个人一旦被大家公认为是记忆力不好的人,尽管可能不会委以重任,但是却得到许多自我解脱的机会。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33:04
  81无奈人生

  在生活中处于完全消极被动的地位,用一种无可无不可的态度来对待人生,我们把它叫做无奈人生。

  不要以为无奈人生是消极的。这是一种非常圆熟的人生,特别在中国社会中,具有非常迷人的一面,最为稳妥而又完全。它模棱两可,含糊不清,适应于各种社会条件下生存,不能不说是一种大智慧的人生。

  无奈人生的要点是冷淡生活,接受现实。冷淡是为了逃避风险,冷眼向洋看世界,当一个保险的旁观者。这种生活态度也是长期生活经验教导的结果。据有人观察,一般中国青年热心于国家大事、公众事务的热情并不亚于欧美各国,但一到了25岁以后,就明显地变得冷淡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学乖了"。有的是开始成熟学乖了,有的则碰了钉子学乖了,有的则由于关心社会不成功失望而学乖了,反正不管是怎么"学乖"的,对于社会的那份热情明显减低了,取而代之的是冷漠和圆滑。他们都开始懂得了什么是无奈。

  无奈产生于一种自我得不到尊重、个人权利得不到保护的状态,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只有自觉地承认和接受现状。久而久之,人们发现,既然这个社会不容许你去关心,倒不如干脆处之泰然,不受社会生活的影响,在无可奈何之中寻找自我。这就产生了清谈、饮酒、纵欲、作乐等人生形式。这时候,无奈似乎又表现了一种超然,不管国事管自己,寻得桃源好避秦。

  无奈人生意味着顺其自然,对社会对自己都不强求什么。从表面上看,无奈是对生活的一种妥协和认输,从来不试图去改变生活。而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无奈之中包含着一种达观。无奈的人是软弱的,但是却很有韧性。对于身外之事,他们不参与,不关心,也不对抗,而对身内之事却极力保全。由于无奈,他们对于生活中来临的各种灾难有思想准备,能上。

  能下,能生能死,能左能右,能荣华富贵也能穷困潦倒。

  无奈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遇到天大的事,耸耸肩摇摇头,说一声"无所谓",然后继续走自己的路,干自己的事。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34:08
  82拖延人生

  人人都知道光阴的可贵,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所谓"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可是,这并没有消除生活中的拖延人生,而且,这种人生并不少见,它像各式各样的废旧瓶子一样,堆集在生活的广场上,丝毫没有损坏,但却是空空如也。

  拖延人生的常用语是:"明天再说吧!"这些人不是没有理想,没有成就事业的愿望,他们之中也不乏有才能有天才的人;当他们谈论自己未来的时候,他们也会神采飞扬,滔滔不绝,但是,只要一接触到真的计划和实际工作,他们就犹豫不决了,经常的习惯就是拖延。

  拖延造成了今天的空白。一旦这种情况成为日常习惯,生命就会在虚空的允诺中一天天过去,"明天"成了一个永远不会兑现的将来,而"今天"则肯定是不断牺牲的现在。他们不知道,人的生命之链就是由无数"今天"的环节组成的,当你放弃了"今天",就意味着放弃了未来。

  我也曾经是一个爱拖延的人。这种习性也许是从少年时代开始的。那时候,我经常为我将来的生活苦思冥想,制定了各种想入非非的计划,但是从不曾真正实行过一次,也就是说,这些计划多半还没有开始就夭折了。而这一切,差不多都因为拖延。说实在的,这些拖延有些也许是有理由的,因为我的计划有时订得太大太高,以至于自己根本不知道怎样开始。但是,很不幸的是,我由此在很多小事上也开始拖延比如给朋友写信,做家庭作业等等,什么事都不能立刻去做准时完成,经常为积压下来的事而痛苦。

  我不知道因为拖延误了多少事,反正很多很多。我只是很清醒,我的生命的许多好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拖延使我人到中年一事不成。我再也不能拖延人生了。

  有一件事使我后悔不已。就在最近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意外地遇见了多年前我苦苦爱恋的女友——那时候我就像着了魔,整天想着她的美丽倩影,现在她已成了他人之妻,并有了小孩。我们在一起谈起了往事,天哪,她竟然说她也曾喜欢过我,在很长一段时间等待着我的表白,但是你知到我那时干了些什么呢?我在家里不知道设计了多少种求爱"方案",但是最终的结果还是那句老话:"明天再说吧!"

  人生苦短,何能拖延,正如陶渊明诗中所云: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34:55
  83等待人生

  等待,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因为人的希望不可能一下子实现,实现过程中还要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有些条件是可以争取的,而有的条件则不受自己控制,所以人必须等待。但是,有的等待是有希望的等待,有的等待是无希望的等待;有的等待是聪明的,有的等待则是愚蠢的;有的人只是等待片刻,有的人却等待一生。

  例如,有守株待兔式的等待。一个农夫在田地里劳作,突然看见一只兔子飞奔而来,撞树而死,因此就放下锄头,在那里静等其它的兔子撞树而死。这是一种愚蠢的、不切合实际的等待,等待者异想天开,想不劳而获。

  再例如,梦幻式的等待。一位小姐手捧一本琼瑶的言情小说,天天盼望着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的出现。她不写情书,不出来交际,也不打电话,只是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之中,等待着出现奇迹。这是一种白日梦式的等待,等待者丧失了机会和时间,耗尽了青春,还不知道自己的悲剧正来自等待。

  人生不能等待,因为生命是短暂的,是运动的,你等它不等,人抗衡不过时间的流逝。所以想干点什么就赶紧干,千万别等待。等待不过是人生命的一种无可奈何。

  但是,等待仍然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人们不得不接受它,非但如此,而且人可以在等待的过程中认识生命,体味人生命的韵味。所以,人们开始肯定和留恋等待,把它看作是多情、缠绵、信任、陶醉、希望的象征,等待是快乐,等待是诗。

  一个女孩子写到:我时常落寞,时常无助。我如所有的女孩一样脆弱,在许多无眠的静夜,在许多迷茫的清晨,在暴风雨的街头,在烈日下的奔走中,也曾想握住那些主动伸来的手,"渴望有一副宽阔的肩膀,靠一靠我疲倦的头,渴望有一双温暖的手,理一理我鬓边的忧",但是从来也不曾,从来也不敢,只因为爱神的大门并没有对我敞开。爱过的我深深知道:接纳的同时意味着责任,期望爱情的灿烂,期望未来的幸福,那就须静候,静候爱情。

  看来,当人生的幸福还没有到来之时,必须学会等待。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35:25
  84懒散人生

  懒惰是生命失去活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一个懒散成性的人,也是一个浪费生命的人,他总是行动不起来,讨厌作决定,千方百计地回避自己所要承担的任务,事情越是紧急,越是迫在眉睫,他就愈是不肯正视它,老是寻找一些借口在旁边打圈圈。

  懒散人生给人一种说不出的疲乏的滋味。

  懒散人生的法宝就是拖延,生命就处于被拖欠下来的事吞没的危险之中,而懒散的人却仍然能"临危不惧"。

  懒散会使一个人一辈子一事无成,而拖延则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例如,一位企业家可以因为没有及时决策而遭到失败,一位妻子由于懒得及时洗碗铺床而会造成婚姻的破裂,一位医生拖延了看病的时间而会给病人生命带来恶果,等等,但是,懒散之人却不这么看,他总是把拖延看成是一种无所谓的耽搁,任何事情能拖一天就拖一天,好像生活的目的就是拖延。

  对一个懒散成性的人来说,拖延又总是和杂乱无章连在一起的。拖延造成了杂乱无章,而杂乱无章又助长了拖延心理。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对于朋友的来信,我们由于懒惰常常推迟回复,结果信越积越多,在桌子上放了一大堆,就更加难以下手了一再比如一个家庭主妇,如果面对一大堆积留下来的杂活,也会感到无精打采,很可能干脆不做而去看电视剧算了。所以,事情越拖越多,积重难返,就很容易产生继续拖下去的心理:"反正已经迟了,再迟几天也是迟,再拖几天也无妨。"

  一般来说,一个懒惰的人并不是一个拒绝做事的人,相反,有的人非常喜欢应承什么事,在接受委托的时候总是满口答应,但是你如果轻信了这种应承,就会大错特错了。因为出于懒散人之口的"是,是","一定,一定",是没有确定期限的,一个"是,是",就可能是几天、几个月过去了,结果还是什么事都没干。所以,和懒惰成性的人打交道,一定"要规定一个明确期限,首先堵住他拖延的后路。

  当然,懒散人生也有自己的欢乐,比如事情十万火急,天塌下来了还照样可以睡懒觉,享受那种慢慢腾腾、睡眼惺忪的状态,就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受用的。这也许叫做懒人有懒福也。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36:16
85糊涂人生

  中国人喜欢"难得糊涂",把它作为人生座右铭的大有人在,可见糊涂人生并不易得。人一旦把这种人生当作一种境界,必然有脱尘超俗之处。

  先说糊涂。从字面上讲就是不明事理,搞不清楚的意思。这样的事情生活中很多。据说,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就对自己的身世很糊涂,经常搞得稀里糊涂。事情是这样的:马克.吐温出生时是双胞胎;他和他的双胞胎之弟长相一模一样,连他们的母亲也分辨不出来。有一天,保姆替他们洗澡时,其中一个不小心跌入浴缸淹死了,没有人知道淹死的究竟是双胞胎中的哪一个。所以马克·吐温为此经常感到困惑。他说:

  "最叫人伤心的就在这里。每个人都以为我是那个活下来的人,其实我不是。活下来的是我弟弟,那个淹死的人是我。"

  这真是够糊涂的了。当然,这只是一种幽默,而不是人生。

  糊涂人生的糊涂并不那么简单。它本身就很糊涂,所以才叫糊涂人生。对于糊涂二字,确实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很难说得清楚。

  有人以为,糊涂人生并不糊涂,所谓"难得糊涂"是装出来的糊涂。在生活中,真正的聪明人,遇到任何事绝不自作聪明,大发议论,相反他们总是做出一副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清楚的样子,躲躲闪闪装糊涂。这样的人心知肚明,但是什么人也不会得罪。他们觉得只有左右逢源,才活得安全活得自在。

  另外一些人认为,这糊涂是一种境界,意味着人懂得了未知和朦胧,进入了一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探索阶段;难得糊涂,也就是难得有疑问,能够提出问题,即是古人所说的:"智,莫大于阙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因为人知道得越多,就越会感到知识之无限,想要学的东西也越多,所谓"入道弥深,所见弥大"是也。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糊涂人生是一种真正的高智慧,是一种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的境界。因为最高的智慧应该已经看穿了内与外、荣与辱、盈与虚的界线,达到物我浑同为一、万物与我并存的境界,所以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糊涂才叫真聪明。因此,又有人把糊涂和"浑沌"联系起来理解,那更是一种浑同自然的"大象无形、瑚隐无名"的智慧了。

  由此可见,糊涂人生也许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把"难得糊涂"条幅贴在家里,但并不真正是个糊涂之人。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37:25
  86实利人生

  一个人没有了信仰,不再相信理想,就最有可能转向实利人生。实利,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也是人生命的基础,它承担了这个世界上最多的生灵,使他们熙熙攘攘、忙忙碌碌地活着,否则,也许很多人都会活得不耐烦,都会去上吊自杀。

  实利人生把人生中的很多伺题都简化了,最后只留下了"利",而且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一切都要求实用,实利,实惠,看得见,摸得着。我们不能不说这是一种经济实用的人生方式,在思想上也极稳固,可以自成体系,无懈可击。所以,一些花里胡哨、飘飘忽忽、好高鹜远的人生,经过几番折腾,几经失望,最后大多都会落到这里来,成了实利人生之国的臣民。

  所以,实利人生在老化的民族中比较盛行,而且老年人最能体会其中之味。这是林语堂先生的意见。他甚至说:"......任何人一过了40岁,便成坏骗子,无论怎样,吾们年纪越大,越不要脸,那是无可否认的。20岁左右的小姑娘,不大会为了金钱目的而嫁了,40岁的女人,不大会不为金钱目的而嫁人。——她们或许称之为稳当。......实利主义因是为老头儿之特性,而理想主义则为青年人之特性。过了40岁,他还不能成为坏坯子,那倘不是心脏萎弱者,便该是天生才子。"这段话虽然老年人听来可能不舒服,但也不能说全无道理。

  实利人生虽然实实在在,但是太过冷淡。实利和冷淡实际上是联在一起的,所以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有点受不了。想想看,在一切事情上都盯着实利和实惠。斤斤计较,唯利是图,对于其他的人和事怎么能不冷淡呢?实利的眼光本来就是冷冰冰的。而换句话说,对生活不冷淡点,怎么能获得实利和实惠呢?所以,实利人生者对于青年人的盛气热情从来是不屑一顾的,为理想而兴奋呼号,如果不是不成熟,那就是傻子和疯子。

  如今是一个实利人生的时代,理想和热情已成为过去时代的梦,尤其是梦醒了之后,才发觉连高粱米饭还没得吃,所以赶紧找些实在的东西充饥。人不能老是充当精神理想世界中的富有者,而在物质世界中是乞丐。

  但是,反过来了又如何呢?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38:30
  87马虎人生

  马虎人生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尤其在中国,马虎人生就像家常豆腐一样普遍。这种人生虽然算不上潇洒,但活得挺自在;谈不上闲适,但是活得时间颇长。不过,你最好不要和这种人一起出差赶飞机,因为到了机场才知道带错了身份证。

  在中国,对马虎人生了解颇深的是胡适先生。他给这一类人生起了一个好名子,叫着"差不多先生"。

  下面的话语出之于胡适先生: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他有耳朵,但听觉不太分明,有鼻子有嘴巴,但对气味和口味却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不少,但记忆却不精明,思想也不细密。

  他的口头禅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道:"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突然得一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先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到:"好在王大夫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于是这位牛医生王大夫走到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是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这句格言,方才绝气了。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你所见过的马虎人生,是否像这位差不多先生呢?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39:05
  88挥霍人生

  挥霍一生的人,我们可以把他叫做"败家子",但是不能不承认他活得痛快。再说,一个人一辈子挥霍,除了对他自己及家人不利之外,并不影响别人的幸福;相反,如果你的朋友是一个挥霍者的话,一定是你的荣幸,对你有百利而无一害。因为挥霍者多半不是一个人挥霍,他喜欢和朋友在一起挥霍。

  挥霍人生的字典上查不到节俭,这个词早就被废除了。对挥霍的人来说,钱,根本不成问题,他随时都准备把钞票到处乱撒,几十块几百块出手,脸不红心不跳,处处显示出花钱的"英雄本色"。这种人消费起来是最有气派的,王公大臣也未必比得上。他永远要进花钱最多的酒店,坐价格最高的座位,差一点就觉得失了面子,生怕别人小看了自己。特别是在朋友面前,更是要显示自己的满不在乎。吃饭点菜要最贵的,喝的酒除了高档名牌之外,还要考究这酒贮藏的年代,最后还要高级的卡拉OK,找几位舞女陪伴助兴。

  挥霍者并不一定腰缠万贯,但是钱不多照样挥霍。刺激挥霍可能就是几个狐朋狗友,聚在一起嘻嘻哈哈一阵,就会使他忘乎所以,把自己的家庭、妻子、儿女都忘了个一千二净,也不管自己有多大的经济能力,明天是否有米下锅。整个世界都变成了他尽情享受的欢乐窝,他毫不犹豫地拿出准备给孩子交学费、给妻子维持家用的钱,甚至典出祖上的房产珠宝,换取那一时的豪华和排场。

  对挥霍人生者来说,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花钱的好时机,高兴时要挥霍,不高兴时也要挥霍;找到新工作要庆祝一番,被公司解雇也要发泄一次;遇到有用的东西不问贵贱,遇到没用的东西也想装装门面......对他们来说,挥霍也是医治人生百病的灵丹妙药,高兴时挥霍是开心的庆祝,不高兴时挥霍也会平衡自己的情绪。挥霍可以把烦恼、忧愁、不满和人生的一切不快一扫而光。什么痛苦,什么悲观,什么失业,什么明天家里掀不开锅,在挥霍中早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不留下一点痕迹,明天他就会变成穷光蛋了,但是今天他活得还是像一个阔绰的王子。

  挥霍人生的结局当然是贫穷。这时,繁华就成了挥霍人生者的梦和回忆。这也许是他最后拥有的东西。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39:46
  89游戏人生

  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游戏人生越来越普遍了。据说在美国,替代"时间就是金钱"观念的,就是"游戏人生的哲学"。可见,游戏人生大有到处蔓延之势。

  游戏人生就是把人生看成是一场游戏,这本身也许就透露出一种"不认真""无所谓"的态度。这种态度或许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关。所谓"不认真",包括着好几重意思。一是这个世界上还有没有值得认真的事。过去人们活得认真,活得执着,因为有信仰的支撑,有理想的憧憬,但是现在如果发现信仰崩溃了,理想破灭了,这个世界很多东西本身就不认真,你怎么再对它们认真呢?二是,想认真而认真不得的问题。认真应该是互相的,彼此认真才能存在。但是如今社会上你偏偏认真不得,你认真了别人不认真,这样认真反而成了荒谬,成了被捉弄、被嘲笑的对象,这又怎么能够认真下去呢?三是认真成为一种痛苦。你活得很认真很执着,事事处处都要寻出个公正,找出个真理;充当一种典范,不仅活得很累很累,而且到处受人误解,远远比不上那些游戏人生者活得痛快和自由自在。这时候,你又会怎么去想呢?

  所以,游戏人生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轻松自在、不负责任的活法,但实际上大多是在经过了多次生活的磨炼,饱尝了理想幻灭之后产生的。就拿爱情来说,有些人把自己的感情看得很重,对爱情充满憧憬,但是经过几次风波之后,自己的感情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回报,甚至被别人所欺骗所捉弄,就很容易踏上游戏人生之路,把爱情也看成是一种游戏,玩得起来而又不付出自己,逢场作戏又能保护自己。

  当然,这只是游戏人生之中的一种。这种游戏人生还不能说玩得痛快,因为内心深处还隐藏着痛苦和失望,还脱不开人生的那份愁怨和憧憬。这种游戏人生还属于一种转变型的产物,也就是说,从认真开始走向游戏。

  实际上,彻头彻尾的游戏人生是没有那么多忧愁的,因为这种人已完全接受了人生即游戏这个观念。与一般的转变型的游戏人生不同,这种游戏人生并不排斥"认真",而是恰恰相反,其非常注重的就是认真投入。因为人生就是一场游戏,游戏就有规则,要想从中得到快乐,玩得痛快,大家都必须十分认真,按规则行事,这也叫做会游戏,至于谁输谁赢则是另一回事。这种游戏人生会使我们想到踢足球或者打麻将,人人都在规则之内进行表演,发挥自己的才能,要全身投入,聚精会神才行。谁如果老是"犯规""违例",就会丧失游戏的资格。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40:15
  90狂妄人生

  狂妄人生是人类社会中最精彩、也最让人消受不起的一种活法。

  什么是狂妄?人小志大而无所顾忌,自不量力好口出狂言,初出茅庐就针砭圣贤,小事不成还好高鹜远,没登过小丘就看不起大山;不撒泡尿照照自己,就癞哈蟆想吃天鹅肉,老鼠背大山,青蛙吞大象......反正不知天高地厚,.什么都看不起,什么都不在话下,什么都不放在眼里,见了如来不叩头,见了神仙不下跪。

  这就是狂妄。狂妄藐视权威,藐视规则,藐视一切自己,达不到的目的,也藐视一切别人达不到的目的;狂妄是一种,不切合实际的自大自傲,不可一世的自我膨胀,但是又是一种主观上的绝对胜利。狂妄人生以一种绝对优势的姿态,对待历史,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东西能摧毁他的自信,他对自己的能力过分崇拜,寄予太高的希望。

  狂妄人生会引起很多人的不适和反感,先是摇头,肠胃不适,然后就是讥笑和嘲弄,伴随着有头痛症状,最后可能是进行排斥打击,随时可能发生心肌梗塞。

  与此同时,狂妄人生也会给很多人带来快感和兴奋。奇怪的是,很多年轻无知的狂妄者,竟然还有很多热情的追随者和崇拜者,他们因狂妄而心跳,而感动,而欢欣雀跃。一个狂妄者走到大街上大声宣布:"上帝已经死了,我就是上帝!"结果,一些人准备了手铐和脚镣,准备了绞刑架而另一些人则送上了鲜花和欢呼,愿意追随他到天涯海角。一种热闹的场面,一个热闹的时代,也就由此产生。

  狂妄人生从不甘于寂寞,无论时代多么压抑,周围的人多么本分,也无论自己是多么无知渺小,处于什么可怜的地位,他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唯一理由就是经常宣布:

  "那有什么了不起!"

  这句话在大多数情况下利少弊多。所以狂妄人生多半是悲剧,其中百分之九十最后穷途潦倒,走投无路,再有百分之九点九九的人归隐山林,投心佛门,只有百分之零点零一的人获得成功,受世人注目,但是结局很可能是疯癫而死。这个世界不喜欢狂妄人生。

  好在狂妄者往往有点天才,而天才者又无不狂妄,所以狂妄和天才常常混合在一起。但是,即便是天才的狂妄,也不一定有光明前途。因为并不是每个时代都欢迎天才的,很多时代不喜欢天才,并且害怕和摧残天才,所以天才如果生不逢时,那是最不幸的事情了。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41:04
  91奸诈人生  

  奸诈者是品行恶劣和阴谋诡计的结合,其追求是贪婪,其表现是不老实。奸诈人生中几乎没有可取之处,除了心怀不满、贪得无厌,最多的东西就是谎言和骗术。描叙奸诈人生最好的例子是"黄鼠狼给鸡拜年"——奸诈者多像黄鼠狼,待人接物总是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表面的善意下面隐藏着"吃掉你"的祸心。

  奸诈人生之中充满着算计,每时每刻都在寻求机会,钻别人的空子,制造事端,乱中投机取巧。

  但是,当我们第一次遇见奸诈者的时候,这种人总是衣冠楚楚、笑容满面的,很难看出其心术不正一面。而且,这种人还是有点小聪明,他会很快明白你的爱好和弱点,然后开始引你上钩。当你不知不觉心有所动的时候,他已经布置好了整个计划,张开自己的罪恶之网等待着你。

  奸诈者干什么都是不择手段的,他们毫无同情心可言,但是他们不会拿自己的生命来赌搏。

  不过,识别奸诈者似乎并不难。只要你仔细盯着他的眼睛就能看出,他那双眼睛里闪烁着狡猾、心神不定、欲望,决没有半点善良和诚实。也许奸诈者自己也明白这一点,他经常会避开别人的目光,不让别人持久地观察自己;他在谈话中害怕别人沉默,这时候总是喋喋不休地吹嘘自己。

  所以,奸诈者喜欢在生活中打"速决战",而且"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经常换朋友,占了便宜就走。因为时间稍一长久,奸诈者的马脚就露出来了。这时候,奸诈者的战略战术就是尽量沉默、说谎和掩饰。沉默是一种等待时机、隐蔽自己、装聋卖傻的方式,而决不是反省自我,改邪归正。说谎则是日常保留节目,真话假说,假话真说,反正不让你知道他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掩饰是为假正经,把自己心怀鬼胎的形象装饰一下,给自己再留一些余地,比如想攻击别人,说自己和对方素来关系很好,想诬陷别人则先说自己不好等等。奸诈的人总会给自己制造机会。

  千万不要跟奸诈的人打交道,他必定会给你带来厄运。如果你运气不好碰上了这样的人,最好的方法是直接揭穿他。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41:34
  92嫉妒人生

  一个人嫉妒一生,必定是一个不甘人后的人,而且相当倒霉,心理上从来没有体验过真正的满足。

  一般来说,嫉妒是一种人之常情,它源于人的某种自恋和自私相混合的情绪。它往往来自于一种比较,这种比较不是才华上的、工作上的,而是得失方面的。嫉妒者缺乏理性的标准,他用自己的欲求来衡量人生。凡是自我所欲求但是又得不到,而又被别人得到的事,都会引发嫉妒,嫉妒的对象无疑就是得到者。

  但是按照培根的说法,德行不好的人最容易嫉妒。因为这种人的心灵不能从自身优点中取得养料,用公德来克服自己的私欲,就必定要寻找别人的缺点来作为养料。而嫉妒者恰恰就是自己没有什么优点、又不愿看到别人优点的人,因此就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情绪,想通过败坏别人来安慰自己。与此同时,嫉妒者必定是自己一事无成而又喜欢打听闲事的。从表面上看,他们特别关心别人,实际上是处处在计较得失,希望通过发现别人的不愉快来使自己愉快。所以培根说:"......嫉妒是一种四处游荡的情欲,能享有他的只能是闲人。"

  还有几种人容易嫉妒:一是贪婪而又不学无术的人。这种人自己没本事,就把仇恨转移到那些有本事人的身上;二是有某种难以克服的缺陷的人——如残疾人、老年人、甚至出身贫寒者,由于自己的缺陷无法补偿,所以需要损害别人来求得补偿,不过,高尚的品德能够克服这种心理;三是经过长期、巨大灾祸或磨难的人,除了他是一个品德高尚者,也容易产生嫉妒。因为别人的失败对自己过去所经历的痛苦可以产生一种抵偿心理效果。四是虚荣心特别强的人,也容易产生嫉妒,他不喜欢看到别人强过自己。

  最强烈、最持久也最可怕的嫉妒之情,往往来自于爱情生活。当然,嫉妒并非等于爱的感情,尽管有时其中掺杂着爱。嫉妒往往出之于一种强烈的占有欲和猜疑心。贪得无厌,占有欲得不到完全满足,再加上多疑,就会产生嫉妒。而多疑往往是和一种深层次的自卑相联系着的。

  不管怎么说,嫉妒人生是可怕的,它充满着猜疑、怨恨和敌意,弄得不好会成为狂暴和报复人生的聚源地。所以莎士比亚在其著名悲剧《奥赛罗》中有一段名言:"嫉妒是绿眼妖魔,谁作了它的俘虏,谁就要受到它的愚弄。"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42:07
  93报复人生

  为了报复,而度过自己的一生,这也许是这世界上最震撼人、也最悲哀的一种人生了。但是,这种人生很多,许多人活着就是为了报复。这种报复往往分为二种,一种是有目的、有对象的报复,因为家仇、遗恨或者自己早期所遭受的苦难,向某一个人或某一势力复仇。这样的例子非常之多,有很多成了小说家笔下震撼人心的故事,像《呼啸山庄》、《基督山伯爵》就是精彩的例子。还有——种报复人生则是没有确定对象的,因为在他的意识中,迫害他的不仅仅是某一个人,他即使杀了某一个他最恨的人也不解气。所以,这种人活着就是为了向-整个社会报复。他不是为了爱而是为了恨而活着的,他活着就是为了那些不喜欢他的人活得不自在。毫无疑问,报复人生是一种人生的悲剧形态,所以培根在《论报复》中说:"报复犹如蔓草,是野性的产物。人性自然地趋向于它,法律和文明却应当剪除它。如果说,一件罪行只是触犯了法律,那么私相报复却是完全否定了法律。"照这种说法,报复人生至少是与文明和法治相冲突的。但是,尽管如此,报复人生有时仍然有一种惊心动魄的力量,给人带来残酷的快意。因为大多数报复人生是有原因的。如果在一个公正的法治社会,迫害人的坏人理所当然应受到惩罚,也不需要受迫害者去报复。可是遗憾的是,这样公正的法治社会十分难得。在很多情况下,迫害者不仅可能逍遥法外,而且还可能受到社会的庇护。这时候,受迫害者只能忍气吞声,眼看着坏人弹冠相庆,毫无顾忌地继续作恶。正因为如此,宽容尽管是一种美德,而报复也会是令人同情和钦佩的。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宽容往往会使恶人恶行有恃无恐,受迫害的人更受其害,只有报复才能体现社会的公义。也许这正是人们为什么喜欢侠义之士的原因。

  也许出于同样的原因,鲁迅至死对于勇于复仇的人生非常欣赏,多次赞扬过报复的勇士和女吊。他在自己的遗嘱中就写了一条:"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他还写到:"......想到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只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也谓多矣,倘若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也不宽恕。"

  当然,这种报复是正大光明的人生,是为了公正而复仇的。但是不管怎么说,报复人生是痛苦的,因为报复者念念不忘旧仇,其伤口也永远不会愈合。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42:45
  94吹牛人生

  有的人一生喜欢吹牛,倒是一件奇妙的事,因为吹牛总是不长久的,时间稍久就成了笑话。但是好吹牛的人毫不在乎,照样吹下去,就非得一种特殊的精神力量支撑不可。

  无疑,吹牛是一种自夸,吹牛无非是为了炫耀自己,让别人看重和羡慕自己。所以,好吹牛的人很可能是从小就养成的习惯,父母不适当的宠爱和教育是很重要的因素。我小时候就遇到这样一个"吹牛大王"。那时候,我们差不多家家养鸡,他就吹嘘自己家养了40只雪白雪白的鸡,40只一色黑的鸡,40只高高的芦花大公鸡,结果大家都非常羡慕,就一起到他家去看,结果就看到几只黑不黑、白不白的秃尾巴鸡,结果大失所望。类似的事情经过几次之后,就再也没有信他的话了,只要他一开口,大家就说他"牛皮又开始吹了"。

  小时候吹牛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因为可"吹"的东西有限,而且没什么坏结果,大不了大家一笑了之。但是大人吹牛就了不得了,夸夸其谈可能带来大的灾难。比如政治家有时为了给自己制造虚假声望,也会大吹其牛。有的人让别人替自己吹,有的人则自己吹自己。这时候,什么"世界革命的中心","救世主","天才"

  和"超天才"等等都出来了。

  结果很可能酿成一场劳民伤财的灾难。

  吹牛不但是为了抬高自己,有时更是为了影响别人,吓唬别人。这也是吹牛者常常引之为自豪的地方。因为吹牛绝对是一种不用付出任何成本的"投资",不受任何时间和条件的限制,一有机会就可以"抛出去",至于获利如何,那就要看运气如何了。也许正因为如此,吹牛者总是越吹越勇的,不论在何时何地,绝不放过吹牛的机会,反正一切都是从他那三寸不烂之舌中制造出来的,至多费点唾液。手里有100元,

  就可以夸口掌握1亿元的投资;发表一篇千字文,就可以说"大发现";有一个同学在国务院当打字员,就可以吹成"有后台有背景"等等,反正信不信由你,吹不吹由他,假如1万个听众中有一个信以为真,他也绝对是一次无本万利的买卖。

  由此可见,吹牛人生的存在并非偶然,关键是吹牛者总有成功的机会和可能性。很多人自己不吹牛,但是总是喜欢当吹牛者的听众甚至鼓吹者,成了替吹牛者吹牛的人。这是因为他们迷恋有权有势的人,一有机会碰到自吹自擂的人,就不辨真假,马上受宠若惊,以为自己攀上了什么了不起的人物。说实在的,这种人是吹牛人生的福星。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43:30
  95权势人生

  权势人生实际上包括三种状态,巴结权贵,迷恋权势和身处权位。

  巴结权贵是权势人生中最低级,也许是最初的状态。这种人最势利,见了当官的立即腿便软了,腰也弯了,嘴也甜了,和他的平常对待平民完全是两回事。这种人为了巴结权势,绞尽脑汁,什么都干,屈膝下跪,随马鞭登,自不在话下;吸疣舔痔,出卖灵魂,也是家常便事。竟然还会引之为得意,人性的这种下贱的欲望真是不可思议。

  第二种状态是迷恋和追求权势,这恐怕比前一种稍高了一筹。这种人生除了把权势看得比什么都高之外,还把它当作自己的生活目标,为谋得权势而不择手段。确切地说,向上爬是这种人生活的唯一准则和动力,唯权是夺,唯势必要。这种人比那些仅仅知道巴结权势的人来说,除了奉迎巴结的奴性之外,还多了一种强食弱肉的残酷性。为了争夺权势,对自己的同事不惜运用告密、诬陷、诽谤之手段,一有机会就踩别人,毫无半点怜悯之情。而到了关键时刻,对于平时称爹称娘的上司也不留情,忘恩负义,釜底抽薪,反咬一口,倒打一耙,落井下石,只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势。

  显然,无论是巴结权势还是迷恋权势者,生活并不那么有趣和幸福。巴结权势者自不必说,一辈子小心翼翼,媚态百出,活得像只叭儿狗,自会被人瞧不起,而迷恋和追求权势者也决不轻松。因为取得权势并非一件容易事,而且在这条路上追求的人很多,各个都是不择手段者。且不说你得处处循规蹈矩,如履薄冰,害怕别人抓到把柄,自己活得很累很累,就光是提防对手的进攻,处理各种人事关系来说,就已经够焦头烂额的了。为了权势,人往往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尊严,失去了自我。

  话又说回来,得到了权势又怎么样?且不说官路无涯,得到了已丧尽青春,就是达到了高位也未必能够高枕无忧,做黄梁美梦。一旦社会变故,倒台便是身败名裂,命运远远不及于平头百姓,这可真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当然,能够身在权位者毕竟比前面二种优越,尽管他们自己经常忧心忡忡,但毕竟能够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和巴结,对自己的羡慕和模仿。再说,有了权势,毕竟就有了力量,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虽然能行善也能作恶,但是许多有利于人类的好事,不借助于权势也是做不成的。不过,有权势者最大的悲哀,是老年退休离开权位之时,不可克服的失落感往往使他们早进坟墓。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44:11
  96虚荣人生

  爱虚荣,大概是人的一种天性,并不值得求全责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有修养的表现,它所追求的不过是一种体面和尊重。再说,爱虚荣在生活中绝对无害,绝不像嫉妒那样危险和有害,充其量不过是使你感到有点不舒服罢了。所以有的人一辈子爱虚荣,并不影响和周围人相处。

  但是,虚荣人生确实也不值得恭维,因为虚荣往往和浅薄联在一起,常常假借与自己无多大关系的人和事来抬高自己,而自己又确实没有必要那样去做。

  例如,爱虚荣的人喜欢谈论自己有名气的亲戚和朋友,并且总是不厌其烦和有所夸张,似乎这样一种攀援会使自己的身份显得更加重要一些。而在有些人看来,这不过是一种"沾光"的举动而已。

  一般爱虚荣的人都很热衷于时髦,爱赶时髦,对当下流行的东西很感兴趣,经常以此为荣,在别人面前炫耀。如果你对此不了解,他(她)就会做出十分惊奇的样子:"啊,什么,连这个都不知道?这可是现在最......"——这是虚荣人生中最得意的时刻。

  和虚荣之人一起吃饭是最有意思的事。他(她)宁肯忍痛割舍,也决不愿进低等餐厅。当然,宁肯饥肠辘辘地硬说不饿,也是一种选择。

  爱虚荣的人,一般喜欢做出博学、什么都知道的样子,不懂装懂,对自己不懂的事也要插上几句,结果经常弄巧成拙,闹出笑话。

  而在这种情况下,爱虚荣还是不会承认自己不懂装懂,而是爱寻找多种理由为自己开脱,或者转移话题,或者强词夺理,结果越弄越糟。

  爱虚荣的人爱好"有名",结交名人,收集名人签名,吃名菜,穿名牌,爱谈名言,爱看名片,爱读名著,等等,凡属有名的他(她)都沾点边,但差不多都是一知半解。

  爱虚荣的人当然爱听表扬的话、奉承话,而且听后记得特别牢,并且再三在别人面前重复。当然,爱虚荣的人少不了有点小嫉妒。不过,当自己的同学或朋友在某一方面强过自己的时候,这种小嫉妒很快就会过去,他(她)很快会因此为荣,在别人面前说自己有一个如何如何了不得的同学或朋友。

  虚荣人生是用漂亮的羽毛装饰起来的,很花俏,但是并不一定实在。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44:39
  97变色人生  

  变色龙是一种奇特的动物,它能够根据日光和周围环境的不同,变幻自己的肤色,以此来保护自己,不被其它动物发觉。

  俄国作家契诃夫有一个著名短篇《变色龙》,写了一种令人鄙视的人生,他完全看着权贵的眼色行事,指鹿为马,颠倒人生,目的是为讨好权贵,自己获得一种狗仗人势的满足感。

  变色龙随时改变自己的肤色,并没有什么不好,这不过是一种生物本能,是自然进化的成果。这种适者生存的动物特性,也是大自然神秘的创造成果之一,连人类都不得不惊叹。但是,变色龙似的人生却令人感到丑恶,感到俗不可耐。因为人不同于动物,人有自己的意识,人能够适应环境,也能够转换环境和创造环境。而且,更重要的,变色龙随时应变是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的,并不伤害到自己的同类。而人之中的"变色龙"则完全不同,他随风转舵,奉迎权势不可能脱离生活发展的前因后果,而且必定会得罪伤害自己的同类。

  所以,变色人生虽然能够做到"好汉不吃眼前亏",虽然有时能占到一些小便宜,但是运气远远不如静卧在树上的变色龙。这些人变来变去,但变不过复杂的人生,不可能讨很多人的喜欢。而且变得太快太多,自己的价值也越变越低;权贵们虽然不觉得你讨厌,但是也不会把你当一回事。所以"变色龙"最后的结果常常是一文不值:白变。

  与此同时,变色人生会遭到人们普遍地唾弃。因为他们骨头太软,格调太低,投机太露骨,拍马屁拍得太直接。这种随机随时应变的方法,也太缺乏技巧,所以很难长久有效。这不仅是因为他们变来变去总有破绽,而且往往不顾一切地自己否定自己,当众自己打自己的耳光,给人一种下贱的感觉。大家都知道,下贱的人是谁都瞧不起的,尤其是自私和丑恶的下贱,更让人恶心。所以变色人生成为人们所嘲笑挖苦的对象,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变色人生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市场。也许是世界太拥挤了,人生太艰难了,权贵太可恶了,个人太渺小了,在这个世界上总有很大一部分人卑卑微微、低声下气地活着。他们没有信心和能力转换和改造环境,甚至并没有意识到自我的尊严,他们只是想活得安全,想多得到一些东西,还想借他人之势稍微风光一下,所以,想当一个人间的变色龙,也顺理成章,似乎情有可原。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45:37
  98痞子人生

  痞子,好像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类人。自从出了"痞子作家"王朔之后,痞子的身价仿佛也提高了许多。按照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痞子即指恶棍、流氓之类的人物,'他们专门不务正业,为非作歹,无理取闹。其实有点不确。痞子比流氓要文明得多,有的或许还相当有修养,但是照"痞"不误,比如王朔,虽然著作等身,大名鼎鼎,但是还是有人把他叫做"痞子作家"。其实,痞子人生在中国很普遍,不仅有痞子作家,还有痞子商人、痞子运动员、痞子干部、痞子教授。三教九流都有痞子,连万人之上的皇帝也有痞子。

  那么,痞子人生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痞子和"油子"是联在一起的,多半是生活中的"老油条"才行。痞子就是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拿北京人的话来说,就是:"在这世道上,什么事没见过,什么事没听过,还怕那个!"痞子有不容置疑的适应环境能力,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候都能顶得住,都能处之泰然。

  第二,痞子绝顶聪明但是绝无节操。痞子都是绝顶聪明的人,不聪明的人当不了痞子。他们深谙生活的路数,懂得各种各样的生活道理,他们能够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待人接物近似乎炉火纯青。但是他们绝没有真正的信仰和理想,没有做人的原则,不相信世界上有值得献身的东西。也许他们的信仰就是随机应变,就是

  "好汉不吃眼前亏",就是"识时务者为俊杰"等,反正他们绝不会去当"傻冒",为某种信仰去牺牲自己。

  第三,痞子一般都有狡猾俏皮的特点,但是他们比狡猾人生多了一计,这就是"赖"。在无计可施、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痞子就会使出最后一计"赖皮",赖皮使痞子人生无往而不胜。痞子的"赖"有多种多样,这要看具体情况而定。如果痞子还觉得有回旋余地,就实施抵赖,对自己说过的话、干过的事一概不承认,或者千方百计找理由,推得一干二净。如果真相大白,一切都没法抵赖,就干脆耍赖皮,实行消极对抗,口头应承,到时又反悔,反反复复,目的无非是为了蒙混过关。如果情况再严重一点,连赖皮都耍不了,就干脆进行死赖,不论对方怎么说,都硬着头皮顶着,不反驳不吭声,但是也不应承,一副弱者的挨打的样子,只要伤不到自己半点皮毛就行。

  可见痞子人生也是一种文化。
背景不同 发表于 2010-1-26 13:46:01
  99唐式人生

  所谓唐式人生,此指唐吉诃德式人生。

  对于这种人生,人们尽可以从各个方面进行驳难和嘲笑,说它是可笑的,梦幻的,不切合实际的,疯颠的,毫无意义的,到处碰壁的等等,但是它毕竟是难忘的,活生生的。唐吉诃德出之于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著名小说《唐吉诃德》,这个人物之所以成为一个超越国界和时间的人物,因为他表现了一种独特的人生。

  我迷恋这种人生。因为从唐吉诃德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摆脱枯燥乏味生活的勇气和力量。我们之所以不能成为唐吉诃德,因为我们内心怯弱,缺乏这种勇气和力量,因此我们安于现状,不敢作新的尝试,我们害怕失败,害怕带来肉体和精神上的损伤,怕会导致打破酝酝罐罐和招人讥笑。

  但是,唐吉诃德创造了另一种人生。瞧这个人。他是个乡村绅士,和他管家的侄女一起住在一个无名的村子里;他穷困潦倒,为了买书不得不卖掉土地;他身体瘦长,双颊凹陷,头发灰白,又漂亮又不强壮。他整日读着侠义罗曼史,并为此着迷:那些肩负使命的骑士生活多么令人向往,他们漫游乡村,拯救不幸的少女,杀死巨龙,打败巨人,建立人人平等的王国......他最后决心仿效一番,冒一冒风险。他不在乎他处在什么时代,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只想一心一意实现自己的目标。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唐吉诃德不但把风车当作"不法的巨人"冲上去乱砍乱杀,而且敢于冒险解救被判重刑的奴隶,和卫兵混战一场。

  我还钦佩唐吉诃德专心致志的愚蠢和执着,他不顾别人的嘲笑和怀疑,更不害怕失败。他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失败的英雄,他知道各种各样的失败,也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有些人认为唐吉诃德的可笑,只因为他的行动有背于常规和常理,不合乎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时时处处死抱着自己的理想和信仰不放;因为他不知道时代是变换的,人得随机应变才行,不知道人是可以虚张声势,说一套做一套的,大可不必事事都那么认真,那么。

  执着。

  但是,一个人活着处处符合常规常理,合乎时代标准,清醒之极,聪明之极,是否就是令人钦佩的人生呢?

  这就是唐吉诃德式人生永恒的魅力,与那些胜利者比起来显得更长久,更有魅力。
推荐讯息
🔆震撼所有人的觉醒转变过程正在发生
世界的真相无法再无视和否认,人们不得不面对,即使它如此可怕和让人不安……这个觉醒…
🔆生命掌握——重新打开允许和接纳的愛之门
真正理解,无论事物以何种方式来到你的面前,带给你相应的感受和体验,都为了把你带到…
🔆超越害怕、担忧和痛苦挣扎的自我陷阱
无限和永恒变化存在着的意识,一切在其中升起,变化、消失……的存在过程,同时这个意…
🔆深刻理解你正经历的愈合过程
成长和扩展,这就是你正经历这么多困难、挑战和改变的原因。人类的扬升过程,并不是人…
🔆宇宙中意识、精神和光明的大师
随着人类在地球的觉醒旅程,越来越走向完成,你正作为先行者和光明先锋,把自己的存在…
新地球
新人类

这是一个分享和传播更高精神领域讯息、神圣光之讯息、灵性讯息、高振动讯息、高维智慧的站点。
旨在启发更多人探索无限的自己,发现神圣的自己,成为光的生命和愛的生命!
致力于提供帮助,以服务于人类提升意识,提升振动,展开生命多维转变,走向灵性与精神成熟,成为生命完全掌握和精通的神圣人类!
致力于提供帮助,以服务于人类实现与高我携手,与更高精神领域和光明领域联合,从而共同创造生命新领域、新情景和新体验!
致力于服务人类和地球走向全新的伟大和平和无限繁荣的光明时代!

QQ|手机版|小黑屋|内在光 🔆无限的你🔆神圣的你 浙ICP备11006941号-1浙公网安备 33020502000017号

GMT+8, 2025-1-20 04:50 , Processed in 0.13009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