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底我在香港的维港边遇到了一位内地过去的游客,当时他坐在凳子上歇脚,我过去跟他借火。借火之后简单聊了几句,听口音那位大哥是天津人,他指着港岛一侧的高楼大厦说,香港没啥意思,看着比外滩差远了。
简单的一个评价,可谓意味深长。要知道,在那位大哥年轻的时候,内地的大街上播放的都是港台流行歌曲,录像厅里循环播放的都是港台电影。南方人可能由于地理上的接近,对香港的神秘感少一些;而对北方人而言,香港意味着很多,它不被看作一个普通的中国城市(回归前的确不是),而被视为先进的、富足的、五彩斑斓的西方形象的一部分。对香港的“祛魅”,其实是和对外部世界的“祛魅”联系在一起的。
这个“打破偶像”的过程,以内地的经济发展为前提,没有外滩繁华的对比,就不会产生对香港的“失望”。也许特别值得指出的一点是,那位天津大哥一看就不属于特别富有的阶层,但已经有能力旅游休闲了,像他这样受益于经济发展的普通人数量不少,所以在他心中滋生的对内地的自信是有一定普遍性的。
前些时,在一次会议上听到一位学者谈起了类似的心理感受。他说早年到国外访问,到饭馆吃饭都得小心翼翼,捡便宜的点,现在就不用了,想吃什么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