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智慧一、活着,千万别错过生命 生命对每个人而言,都只有短短的一程。在这世上,我们人人都只走一遭! 只走一遭的人,你们真正想过生命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吗?真正探究过什么是一生中最该关心的事吗? 有不少人,因一点挫折就一蹶不振,甚至轻易地将万古难得的生命丢弃。 更有不少人浑浑噩噩,一任生命放纵,到最后却发现一生如同白纸。 还有不少人虽然意识到把握生命智慧的重要,但却一直在黑暗中摸索,想突破无法突破,想超越没法超越,最后遗憾地离开世界…… 虽然人人都拥有生命,但不同的人却可以拥有不同的生命品质: 可以让生命变为一朵鲜花,也可让它成为一堆牛粪。 可以让生命成为一点萤火,也可让它成为一颗星星。 可以让生命成为一堆水洼,也可让它成为汪洋大海。 生命为何有这么大的区别呢? 我想,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能否掌握生命的智慧。 生命智慧——就是关于如何面对生和死的智慧。 其实,每个人都和一棵树一样,最可怕的不是外在的风暴,而是内在生命力的枯萎。 而生命智慧就是生命力的根本,是生命力旺盛、长久和建设性的保证! 生命智慧——你一生中属于自己的阳光! 这份阳光有别于其他,它不受外界限制,没有人可以夺走! 别人也许可以给你道路,但谁也无法给你奔跑的双腿;别人也许可以给你天空,但谁也无法给你腾飞的翅膀!要对得起这份仅仅一次属于你的人生,你就必须拥有这份属于自己的阳光! 只有你具有了这样的阳光,你的心灵与道路才被照亮! 活着,千万别错过生命! |
生命智慧二、把死亡当成生命导师 大学毕业后不久的一天晚上,我独自一人在星空下行走。在漫无边际的思考中,不知怎么就想到了每个人都必有一死这一严肃问题。那一刻,我顿时感到自己快喘不过气来,我甚至还能猛然看到死神那近在咫尺的脸:带着狰狞的笑,它在不断地嘲弄我:“不管你如何努力,你别想躲开我!总有一天,你也会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你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永远不再存在!” 死亡问题给我带来的心灵痛苦,只能以“绝望的炼狱”来形容。但当我最终接受了这一残酷现实后,渐渐地,我的心灵有了一种积极转变,并导致了对命运的完全改写。 以前,我是一个忧郁、悲观的人。之后,我变得爽朗乐观。因为一个简单的理念:既然乐观是过一生,悲观也过一生,为何不选择潇洒快乐过一生呢? 以前,我很内向。后来,我乐于走向人群,成了一个喜欢人们,也受到人们喜欢的人。 以前,我缺乏人生的紧迫感。后来,我对自己的生命有了更好更积极的规划,并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精神去努力。 以前,一点点成功或快乐就容易使我自满。后来,“人生很短,世界很大”成了我的座右铭,我总是不断地超越自己,当必须舍弃时就勇于舍弃。 以前,我敏感而脆弱,一点小事就足以使我自怨自艾。后来,多次遇到人生逆境,我总能坚韧不拔,即使三次被打倒人生的“零点”,也能够重新再起。 我深深感到:真正接受人必有一死的一刻,是我走向开悟的一刻。我认为: 正是死亡赋予了生命的意义,使世界上的一切不凡都变为不凡。 接触到生死问题,才是真正确定人生观的第一步—— 意识到人的局限,才可能获得局限中的“最大”; 认识到每个人都会死,恰恰是一个人主动人生的开始! 于是,自那以后,我就有了这样一种“倒过来”活的人生态度: 年轻的时候,以一个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年老的时候,以青春来要求自己每一天的生活。 正是由于早早正视了死亡,我的一生就有了发展的最大动力。 |
生命智慧三、让价值之星把生命照亮 我有一个舅公,在双目失明中度过了大半辈子。在他临死之前不久,我送他回家路过村口桥边时,他突然发出这样一声感慨: “活着真好,真舍不得死啊!” 年幼的我,听到他发出这种感慨,心灵不由感到一种震撼。在事隔多年,当我写作《生命智慧》一书时,他的形象不由浮现在眼前。 我不由想:这世界上有不少人,拥有比舅公更好的条件。但是,他们总是说:“活着没意思!”醉生梦死,有的甚至因此走上犯罪的道路,有的甚至走上自杀道路。 为何一个残疾人在感慨生命的美好,而一些健康、富有的人,却在感慨生命的虚无呢? 这里所涉及的,是生命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生命的价值问题。 生命需要意义支撑,没有意义支撑的生命,就是无根的浮萍。 但生命的意义,并不在外面存在整齐划一的客观标准,而在每个活着的人自己将其赋予。 你可以将生命视为一堆垃圾、一块烂布、一张废纸,也可以把生命视为一束鲜花,一片阳光,一串响亮的欢笑。 一切全在你的赋予!一切全在你的创造! |
生命智慧四、承受生命中那份独特的忧伤 活着是一件艰难的事情,难就难在没有一个人会一切都如意。 因此,每个活在世界上的人,都要学会面对生活的挫折与痛苦。 挫折与痛苦,对有的人来说来得早一点,对有的人来说来得晚一点;有的来得多一点,有的来得少一点,但都会有,谁都不会例外。 稻盛和夫是日本的“经营之圣”。在他初中毕业之后,家里就没有条件再供他念书。但父亲还是把家中最后的三亩土地卖了出去,作为供养和夫上高中的资金。 上了高中后的和夫,像其他同学一样,爱上了当时盛行的垒球。每天都要玩个尽兴才迟迟回家。但有一天,平日和善的母亲严肃地对他说:你的命和别人不一样,你没有资格像其他同学那样玩啊!” 于是,每天一放学,他就帮助把家里作的纸袋子拿到外面去叫卖。但自尊心有时实在受不了。尤其是在路上碰到班上的女同学,更是窘迫万分,低着头,涨红着脸,恨无地洞可钻了。 稻盛和夫多次有过打退堂鼓的想法,然而每当一想起自己上学的钱都是家里将最后一点财产卖掉而来,就对自己说:“和夫,你和别人不一样。你必须把你要尽的这一份责任担下去!” 这种对“你和别人不一样”的认识,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决心,锻炼了他非凡的心力,最终他成为了日本当代最有名的企业家之一。 华人首富李嘉诚说得好:“每个人都必须去承担生命中自己的那一份忧伤,否则就不会知道什么叫做成功,什么叫做幸福。”这句话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命运轨迹也各有特色。连忧伤与痛苦,也会独一无二!因此,当面对某种逆境或困难的时候,千万不要抱怨“怎么我就这么倒霉!” 而要对自己说: “嗨,我已经开始承受这份属于我的痛苦了! 假如我完全能将这一份痛苦‘消化’,我就领到了成功的入场券!” |
生命智慧五、放弃生命是最大的愚蠢 作为过来人,我要告诉因为挫折与痛苦而准备自杀的人一句话: 当面临人生逆境时,无论如何也不要放弃生命! 也许一切都可以放弃,但对生命的信念不能放弃 许多自杀过而又没有死成的人,在事后往往会非常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认为选择自杀,是何等愚蠢的举动!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不少著名的知识分子,如老舍、傅雷,都走上了自杀道路。著名翻译家萧乾,被斗争进了“牛棚”,深感屈辱,吞下安眠药自杀,被人救了回来。死而复生,面对关爱自己的妻子,他突然感到无穷的后悔,并下定决心:不管出现怎样的苦难,自己再也不去寻死! 自从那次寻死之后,又过去了30年,他还顽强地活着,而且还有了艺术的“第二度青春”,包括将世界名著《尤利西斯》由英文翻译为中文。后来,他写了一篇《“死”的反思》的文章,对这一段经历作了很好的总结。 假若你也有了一时想死的念头,你再看看萧乾这一段“死”后复活的30年经历,再看看他对生命如此深刻的认识,你是否还想去死呢? 这是一个人的“生命底线”,是每个人最应该卫护的基本原则! |
生命智慧六、达者的生命智慧 有这么一种人:他们双眼仿佛能穿透一切迷雾,双手能抓到问题的根本;在别人认为无法处理的阻力处,他们总能够巧妙地化解和躲过;永远乐观、旷达,生命于他们从来就不是负担,而是仿佛置身于天堂。当生命结束之时,他们绝无悲凄留恋之感。 这与其说他们是一种十分健康的生命状态,毋宁说是一种生命的境界。 这种人,我们姑且将他们称为“达者”。达者东西方都有,但是从概念上而言,西方却无这样的概念,而在东方,这样的人却是智者的楷模。 那么,达者的概念包含什么内容呢?从最完整的意义上来讲,应该包括如下三方面: (一)对生命大道的通达 通达是对生命根本大道的相通。他们知道生命的珍贵,也懂得生命的局限,因此在生活中,时刻把握根本,不至于被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束缚住,更不会破坏自己生命的根本。 (二)“零阻力”的旷达 生活在海阔天空的世界里,总有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气魄,不管生活中和心灵中有什么阻力,都能够巧妙地化解,所以经常处于“零阻力”的境界。 (三)内在潜能的达成 由于他们能够积极而谨慎地让自己的内在长处与外在的优势实现最理想的结合,所以,其内在的潜能,就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实现。 概括起来说:达者就是一边进取,一边去粘解缚,从而得到人生的整体丰盈,获得潜能最大实现的人。在达者身上,他能够实现如下的整合:1,自利利他。2,智德圆融。3,觉行圆满。4,进取与自由的统一。即是西方的进取与东方的解脱能够结合。 |
生命智慧七、拥抱生命的全然 生命是全然的,要拥抱全然,就得拥抱平常,因为大多数生活都平常。 因为对任何终于有一天会结束的生命而言,你活着的每一刻,其实都是庄严、神圣的,值得格外尊重、珍惜,不存在哪一刻可以敷衍处理的问题。 仰山禅师夏日行脚回来,其师沩山问:“这个夏天你都干了些什么?” 仰山回答说:“我在南山开了一片地,种了一些豆子,现在长势很好。” 沩山称赞道:“那你这个夏天没有白过。” 仰山接着又问沩山:“老师,您这个夏天是怎么过的?”回答:“白天吃饭,晚上睡觉。” 于是,仰山也由衷赞道:“老师,那你的那个夏天也没有白过。” 讲究“平常心是道”,就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品味、欣赏生活。 这种“平常”,如果用一种“当生活的有心人”的方式看待,就会发现它的不平常。 真正做到了这一点,未必只是在南山开地、种豆这种“事业”是成功,即使是吃饭、睡觉这种“小事”,也体现了人生的成功。 |
|手机版|小黑屋|内在光 🔆无限的你🔆神圣的你 浙ICP备11006941号-1浙公网安备 33020502000017号
GMT+8, 2025-1-22 16:13 , Processed in 0.06650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