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
本帖最后由 周照临 于 2013-5-9 21:15 编辑 首先,你要了解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然后,试着与之沟通。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说的,所谓的开导自己,往往是我们理性层面强势地想法,并非自己最真实的感觉。 其次,只所以你开导自己,还依然烦恼,内心不舒服,是因为,你还是没有接受这个当下的状态和自己。比如,没能跟朋友一起去,自己内心会感觉不舒服,这是真实发生的状态,接受它,接受这个你身上,你内心发生的事实。你要接纳这个状态:当没有与朋友一起去,于是内心不舒服了。 所有内心对自己的和解,都首先是要建立在接纳的基础之上,这个接纳,就是指接纳当下发生的一切,包括外界的、他人引起的事情,还包括自己身上的。比如,没有与朋友去,所以,你身上发生了:内心不舒服,这种状态,那么接受你身上发生的这个不舒服。因为,这个就是你,你是一个喜欢与朋友在一起,喜欢与朋友交往的人,所以,没有与朋友一起去,你内心当然不太舒服,这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为何要去阻止它? 就如,一把干柴,一个火星掉上去了,着花了。这是自然发生的事,因为干柴遇到火星就是自然而然地着火,它是自然发生的,我们没必要阻止这个发生,也没法阻止。我们能做的,就是发现着火了,有危险了,灭火就是了。或者,不要让干柴遇到火星。这才是我们能把握的。 也就是说,对于你来说,不能与朋友一起去,这自然而然就会在内心产生不舒服,这是自然的发生,因为这就是你的特点,这就是你。没必要阻止这个发生,也没法阻止。你能做的就是,接受你身上的这种发生,然后,尽快让自己脱离不舒服,恢复良好状态。因为,你在阻止你身上属于你的必然的发生,所以,你会烦恼,你越阻止,你就越无法从这个事件中走出来,因为你在阻止的实际上是你自己。试想,你就是你自己,你又怎么能阻止得了自己做自己呢?这是一个死循环,所以,结果只能是更加痛苦。 当你试图说服自己不应该因为没跟朋友一起去而不高兴时,你就在否定你自己,你就在阻止你做你自己,你越是想说服、开导自己,你的内心越是感觉到伤害,于是,你便越不舒服。 我们说过,所有的成长,都首先建立在接纳当下的基础之上。那么,你首先要接受自己的这个状态和特点:“知道自己不能与朋友一起去,就会心里难受”,接受了,这个难受便很快过去了,所有的难受都只是一个能量,你接纳它的存在,不阻止它,它就不会产生破坏,不会引起更多更长久的难受,而是很快就消失了。同时,你去做一件当下自己想做,愉快的事,你会发现,很快,你便能乐在当下了。 难受的能量产生,就如水面上投入一个石子,如果水面上没有任何阻止,石子引起的波浪很快就平静了,若水面上有东西挡到这个波浪,波浪会反复传导,久久不能平静。 不要去阻止已发生,正如王维的诗句所云:“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保持这种顺势而为的状态,让发生的发生,然后改善能改善的。如此,我们便能乐在当下了。 |
谢谢照临老师,这两天我一直思索接纳当下自己的问题,但怎样是真正的接纳,我还是没有弄清楚,有时候思索的自己好累,就不想思索了,不想思索,心里又好不高兴,因为问题依然没解决。你说接纳当下自己的状态,难道我要任由自己不高兴,如果不是,那我还是要开导自己,开导自己又是没有真正接纳,那怎样是接纳? ,还有我发现一件小小的事情,都能成为我不高兴的导火线,不高兴了之后我要费好大力气,才能让自己回复正常,而且如果我没有力气开导自己了,我就会陷入怪圈--我就会胸部不舒服,我就又会害怕自己这样会生病,又好害怕又不高兴,害怕自己会得病,恐惧,照临老师我这是怎么了,? |
本帖最后由 周照临 于 2013-5-13 08:57 编辑 其实,我上面写的这些文字有些难懂,感觉有些绕,但这就是我们内心的模式。你需要静心慢慢看,慢慢理解和体会。当你理解了上面的这个我们内心的反应模式,你就能很好的平复自己的情绪了。 接纳,并不是不作为,并不是放任不管它。而是为了先与自己和解,消除对立,然后再与自己共同解决问题。 也就是说,当一件事情发生,你感觉到内心不舒服了,先不要去阻止这个不舒服的感受,你需要做的就是,感觉这个不舒服的感觉,观照它,看着它。就如,你是孩子的亲人,你带着孩子去玩,你在边上照看着他,看着孩子玩,孩子不小心摔倒了,面对这个情况,你有三种选择: 一、紧张地跑过去,似乎孩子受到了非常严重的伤一样; 二、走过去,威严地斥责:“你怎么搞的?不小心点!走个路也走不好?!我怎么给你说的?嗯?走路要当心!你不知道吗?整天毛毛躁躁的!……” 三、你就那么微笑着看着孩子,轻轻说一句:“宝贝,没事的,快起来吧!快看,那边有只蜻蜓!……” 那么,选择第一种,孩子必然会大哭起来,然后你得花很大的精力来弄孩子,才能让孩子安静下来,其实,孩子摔倒并没什么,其实是被你巨大的反应给吓到了。而且,时间一长,孩子懂得了,自己的哭可以让大人唯自己是从,可以用哭闹为方法,来达到自己要求大人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的目的。比如,吃,玩,甚至无理要求等等。 选择第二种,孩子会很伤心,也会真的在幼小的心灵中种下冷漠、残酷、没有同情心的种子,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总是感觉不到爱,他们对爱没有安全感,无法自信,他们都在内心深处感觉不到自己的好。总是因为一点点小事责备自己不够好。你会看到,用这种方法,孩子总是少了点什么,那么,少了被亲人关爱的孩子,他们的内心多么独孤和寒冷! 选择第三种呢?你会看到,孩子赶准备哭,但马上笑着去快乐地追逐蜻蜓了。这样的孩子会健康地成长起来,成为那种乐观、积极、快乐、幸福的人。 那么,这个孩子就是我们的内心感觉,当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尤其是让自己内心不舒服的事情时,你选择用哪一种方法来对待自己的内心呢? 好,再说说,你最后的总感觉自己身体不舒服的问题。首先,你需要解决上面的这个与自己的内心相处的问题。当你与内心的关系更加融洽了,下面的问题就好解决了。这就只是身体方面的问题。这种现象,一般还是与气血不调有关。中医说,脾主忧思,当一个人脾虚的时候,一般肺也不会很好,这就造成气虚,而气血本是子母关系,所以,气虚必然影响到血,气血都不调,必然影响到整个人的状态和思维及感受。同样,一个人常常过度忧愁思虑,也会反过来影响气血的运行,它们是相互影响的。这就是身心一体互相影响的一种方式。 那么,除了,上面的心灵的调节(与自己的关系),身体的气血方面的问题,就可能需要辅助一些饮食、运动、音乐方面的方法了。甚至必要的时候,得用一些中草药来调理气血。 如此,才能真正达到身心和谐健康的目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不提倡,只重视心或者只重视身体方面解决现代人的很多问题。因为身心是一体的。 |
|手机版|小黑屋|内在光 🔆无限的你🔆神圣的你 浙ICP备11006941号-1浙公网安备 33020502000017号
GMT+8, 2024-11-24 07:28 , Processed in 0.06991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